中國古代起名的忌諱

中國古代起名的忌諱


1、名字的避諱
避諱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
美洲的印第安人、高加索地區的阿爾巴 尼亞人、巴拉圭的阿北波尼人、澳大利亞的土人、非洲的祖魯人等一些未開化的民族,古代 的印度、埃及等一些有較高文明程度的民族都有各自的名字避諱。

在原始氏族的觀念中,人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一種具有某種超人力量的符號。他們認為,當一個人獲知某一個人的名字時,他同時也將得到他一部分力量,這也許就是避諱產生的根源,也就是說,避諱是在原始人對大自然、對人類自身不理解,並加以神秘化的情況下產生的。

在我國,名字避諱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並且連續不斷,代代相續。
據學者們考證,漢語名字的避諱起源於周代。 《左傳》記載魯桓公給太子命名時,向大臣們儒徵詢意見,申儒講述了起名不要用國名、山川名、官職名、疾病名、畜牲名、器幣名的道理,因為這些事物與百姓的關係密切,用這些事物取名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可見古代中國很可能在周代以前的漫長的蒙昧歷史時期便已存在姓名避諱了。

“名魂相關”的迷信思想自那時起遺留下來,即便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度文明也沒有使人們認識到名字只不過是人的一種代號,它與它所代表的人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應該 對它有什麼迷信思想。然而,在整個封建時代中,

名字的避諱現象層出不窮,愈”避”愈多加 穩固為社會道德規範的一部分,甚至被利用為政治上打擊異已的一種手段。在我國歷史上,不同程度地出現過以下幾種名字避諱。


子墨 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