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永的儒家思想
先秦時期,孔子只是諸子百家之一,儒、墨併為顯學,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其地位較諸子為高。 孔子及其門人對“六經”文獻進行了整理與傳承,貢獻也遠超各家。 因此,西漢武帝時期,朝廷基於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也出於表章“六經”的目的,而設立了“五經博士”這一全新的學術制度。
這不僅意味著「五經」研究獲得了官學地位,且有著為朝廷各級官府輸送人才的考量。 由於儒家「五經」研究的深入遠超其他學派,因此這一時期他們獲得了朝野的廣泛尊崇,孔子的地位、影響也就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
孔子地位的提升,還因為「五經」所涵括的治國理念和政治舉措在現實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這一願景的實現,應歸功於數代儒者的不斷努力,而非出於董仲舒等少數儒者的建言。
譬如,早在漢景帝時,竇太后就希望立其弟梁王為太子,景帝不知所從。 大臣袁盎引用《春秋公羊傳》“大居正”之說,認為景帝當從周道而立其子,化解了儲君之爭。
《史記》《漢書》還記載了不少類似事件,可見當時朝廷之上自覺引用經義處理現實問題是很常見的,“五經”致用的面向也得到了君臣的充分體認,孔子的地位也就隨之抬升。
此外,儒學大量吸納了中國古老的、包含於民間信仰中的觀念,無論作為諸子百家之一,還是對“六經”義理進行闡發,它都能深度契合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這是其他學派所不能比擬的。
子墨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