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華人飄泊海外謀生是近代中國人的苦難寫照。滿清侵入開始便實行去漢化政策,至到滿清中葉政治越來越腐敗,把中國陷入國弱民窮的深淵。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國家不斷侵略,強迫毒品合法,賺錢回國建設,西方國家日益強大,卻毒害中國人兩代人。八國聯軍割地分贓掠奪,日本侵華十年殺燒搶三光,造成中國人死亡三千多萬;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華人是流落海外找生計的中國人,落葉生不了根,已經當了七十年的第二等公民,面對週期性的殘暴排華,至今未止,因此華人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在這些波動的日子裏,華人始終還是把「子女教育」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上,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觀念沒有改變!還用這樣的激勵「孩子,不平等的待遇,我們是第二等公民,所以要更加倍努力,自愛自強,才能生存得好!」
我們上一代人在戰爭時代,吃飽是最重要的事,父母還是堅持給我們受教育。我們這一代算是有讀書,又能吃飽,所以對下一代開始有「讀什麼書?」的要求。
上一代為了有好一點的飯碗,華人唸書英文學校會高出華人一等,因此絕大多數人選擇當二毛子,只有少部份為民族尊嚴而去唸華校,可是,社會的卑視,落得藍領工作或經商。
由於有一批華文教育人士的奮鬥,馬來西亞華校才能在圍剿中苦苦支撐,保留海外最有中華文化的華人,其他國家的華人在政治排華政策下被同化了,不會華文華語,連民俗文化也支離破碎。
無論英文講得多好,還是不習慣讓兒子直喊老子的名字,所以二毛子們又讓他的孩子去唸華校,有統計馬來西亞華人孩子有96%唸華文小學。雖然不三不四,會講一些辭不達意的華語,寫不出一篇文章,總算將來見著老祖宗時可以溝通。
子墨 20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