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士人精神”的失落与回归(3)
-2022-08-15 宋立林-
志道只是知识分子的第一项规定。
志道的接续应该是传道,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最主要部分的教师群体。
韩愈曾经如此定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的第一天职。
士人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解和把握道,并通过立德、立言将道不断地传播和普及于庶民大众。而教师是这一工作的最为直接的承担者。
反观今日,许多教师,不管是中小学老师还是大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丧失了传道的功能。不过,越是受到传统士人影响的知识分子,越能够自觉地突破现状的束缚,努力地开拓士人传道的渠道。
这得益于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士人精神的复苏。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不满足于大学象牙塔内的传道,而深入乡村基层,以乡村建设为己任,黾勉从事,筚路蓝缕。今天有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深入乡村,以传播和普及儒家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为己任,赓续先贤,可敬可贺。
以尼山圣源书院的诸位先生为例,他们以“背着干粮为孔子打工”的自觉意识,不惜自掏腰包义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投入到儒家文化的传播与乡村文化的重建工作之中,希冀恢复传统乡贤文化,接续传统乡绅对社会有效而积极的管理与调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这都是对传统士人精神的赓续和张扬。
習子 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