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18-除夕

新年18-除夕
團圓飯,年夜饭:
由除夕開始至亢宵,人人講吉利的話,不諍口不吵架,以免財神喜神貴神吉神不近身。

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叫做“年三十” (大月) ,“年二九” (小月)。

除夕祭拜祖為重要习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堂屋供桌摆设豐富供品,汤圆、年糕……,

晚餐就是團圓飯,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回家中,阖家团聚,團圓围坐,吃除夕团圆饭。

团圆饭有一尾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故不食用,留着開年,年初二才吃。

厭歲錢:
吃过團圓飯之后,长辈们给小輩厭歲錢,厭歲錢用红纸预先包好。若四代,真孙可有三份厭歲錢。現在還有不少家庭,小孩子们齐集正厅,給爷爷奶奶、爸爸跪拜接紅包,並祝長輩新年健康,大人囑咐孩子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茁壯成長。

守歲: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新年前夕夜晚守岁,点岁火、守岁火。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照岁之后,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守歲以祝父母长寿,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用完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慢慢地吃話家常,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子时(半夜11点),迎財神,进入初一。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

相邀守岁阿戎家,
蜡炬传红向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
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
少年犹可夸!”
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子墨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