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君子之道论-韩星

几千年来,做君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追求。由对君子精神的企慕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形成了君子文化,其思想源泉是儒家经典,系统梳理和挖掘经典之中的君子思想,是当今弘扬君子文化的基础性工作。《中庸》对儒家君子之道有多重阐发,以中庸为主线,以修身为主体,由慎独、时中、和而不流、费而隐、忠恕之道、素位而行几个方面共同构建起了君子之道的思想结构,为修养君子人格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贤,但圣贤人格一般人难以达到,所以通常谈的最多的是比较现实的、平常人可以达到的君子人格。通过弘扬君子文化,使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得到提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备条件。《中庸》的君子之道对当今弘扬君子文化,提升国民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韩星

本文在经学的视野下以思想史发展为线索,对《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做了疏解,指出《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是正式形成了儒家内部德性与学问的二元张力,延续至今。“尊德性”与“道问学”原本是统一的,可是后儒在不同时代的诠释中各有创建,也各有偏向,到南宋鹅湖之会达到了高峰,后来一分为二。宋代“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明代以“尊德性”为主导,清代是“道问学”为主流,百多年来“尊德性”与“道问学”断裂,今日中国学界总体上是偏于“道问学”。

《论语》的为政之道-韩星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语行事的一部书,是中国两千多年中国人修心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基石。《论语》的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治道层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主要是对《论语》为政之道作以梳理,以为今天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韩诗外传》的治理之道-韩星

《韩诗外传》继承孔子“述而不作”的经学诠释传统,以经学为基础,以儒为主,归本于孔,统合孟荀,整合诸子,试图在适应时代需要构造一套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时注重通经致用,以微言大义来发挥积极的政治作用,在三才之道的基本构架下讨论君主修齐治平之道,提出了王道仁政、仁本法用、礼义主体、礼法合治、教主刑辅、王霸并用等治理之道,成为汉初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王霸结合的国家治理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汉初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我们今天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重要启示。

《儒家法思想通论》读后

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是儒家化的立法、司法和法文化。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对儒家的法文化、法思想的认识和评价,竟成了一道十分棘手的难题。最近出版的俞荣根教授的新著《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正是第一部系统地回答这道难题的著作。作者殚精竭虑12载,从新的角度审视了中国法律思想史,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和论析。

儒学沿习百年回顾

所谓“儒学沿习百年回顾”,主要是指自20世纪初清王朝覆亡至今近百年间儒家学说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沿袭过程及我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华人研习儒家学说的概貌。

在这近百年间,儒家学说的沿习深受中国政权两次更迭和西方强势文化不断冲击的影响而略显曲折。具体表现为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与文化思潮的起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干预或制约了传统儒家学说的现代转型过程,使之产生了两条并行发展的主线。

国际儒联顾问 – 董乃强学术小传

董乃强,男,壮族。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董淮(渭川)养子。祖籍山东省邹县(现邹城市),1941年5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960年到新疆电影制片厂工作。196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从事过多种劳动和工作。1978年12月末返京到北京师范大学做图书情报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教授)。在职时任该馆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暨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图书馆学硕士生导师;退休后被增补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库成员。与儒学相关的社会学术兼职是: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