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对民族文化传递者的肯定 – 董乃強

    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是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如没有教师使用教育手段进行人类文化的传递,人类文明就很难继续下去。出于对“文化不灭,国则永存”的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于1994年确立了每年10月5日为国际教师节。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教师节,传递着各自的文化传统。

    *

    中国上古就有了承传本民族文化的教育活动:如数千年前甲骨片上的“教”和“学”字,如名为“成均”的学校,如“官守学业”“官师合一”的风气等等。公元前6世纪中叶,孔子持人人都有承传民族文化权利的思想,打破了统治集团掌控教育的状况,设立私学,践行“有教无类”,树立起世界上首面“教育平等”大旗。而与孔子大体同时代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在教学时只允许自由民为自己弟子,奴隶阶层因被他们视为“非人”,则被排除在外。

    孔子行教目的是造就“不器”(即不是仅只具有某一种固定用途的器皿)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即培育大德多才、能够胜任承传民族文化的人才。后世儒家据此构筑起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紧密结合的大教育体系,向全民传递以德树人这一特有的中华文化精髓;从而使中国拥有了“五千年文明从未伪造、从未中断”和“礼仪之邦”的美称,更使中国营造出尊师重教的传统。虽然中国古代没有设置教师节,但每逢年节,特别是过农历(中国)年、端午节、孔子诞辰和塾师生辰时,官民对教师的尊崇举止并不亚于在实施一场教师节盛典。

    清末,朝廷废除科举制度,三合一的大教育体系随之崩塌, “脱亚入欧”的日式教育在中日1894年战后被全盘端进。西方发现中国有自我否定本民族传统教育的倾向,就立时推行用清朝“赔付”庚子(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款项办学、用西方教育培养华童的“退款兴学”计划,其目的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斯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所述:“哪一个国家能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则这一国家就会由于这方面的努力而在精神上和商业上取回最大的报偿。……使用最圆满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即使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A.H.Smith: China and American Today ,pp213—218,纽约,1907)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排除日式教育而引进德国军国民教育。1922年,美国“退款兴学”初见成效,北洋政府改照搬德式教育为照搬美式教育。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又一度将法国“大学区制”教育体系移植国内。

 见传递中华文化的教育手段遭到损毁,一些具民族责任感的教育界人士自发地掀起了抵御日、德、美、法教育模式传递西方文化的“新教育运动”,并在运动初见成效的1931年提出创建教师节的建议。国民政府先以公历6月6日为教师节,1939年复通令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的农历8月27日,后经农历与公历的换算,得出了孔子诞辰应为公历9月28日,故又将教师节期改作公历9月28日。1949年后,新政权照搬苏联教育,一度恢复公历6月6日为教师节。1951年还将教师节与五一劳动节合并为一个节日。但自1956年始,随着日、德、美、法、苏、意等西方诸种教育模式在国内通行无阻,中国传统教育无乎出局,而专门训练教师的师范专业又陆续被取消,教师节日趋淡化。百多年来,我国教育就在这反复引进西方教育的同时,一步步地变作西方种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试验场,传承着西方文化。

    1985年,国家重新设置9月10日为教师节。但广大教师和民众一致指出这个节期仅是个空壳而毫无内涵,呼吁能有如国民政府初定教师节为6月6日、旋改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那样,将教师节期由9月10日改到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终因人为干扰故教师节至今仍为9月10日。

    中华民族企盼能涌现出更多以孔子为师表、继用三合一大教育体系向全民传递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教师,更期望这些教师大讲传统、以德育人、培育出千千万万复兴民族伟业的建设者与后继者。以助全民族恢复文化自信、普遍提升全民素质、再现尊师重教传统,让中华民族的教师节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