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細分
“治道”原本就是中國傳統思想特有的範疇,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秦漢以後被歷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廣泛使用。
“治道”是一個複合詞,由“治”與“道”兩個單音詞組成。
“治”,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僅記其一個音義,“直之切”,音“遲”,水名。
據《辭源》,“治”的另一個音義為“直吏切”,音“質”,作動詞用,有” 疏理“”打理“”辦理“”整理“”處理“”管理“的意義。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說:「仲叔圉治賓客,祝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這裡,就是在上述意義上使用“治”字的。 類此,還有“治兵”“治產”“治學”等用法。 由動詞而轉為名詞和形容詞,「治」與「亂」相對,指的是國家治理得當、政治清明有序的狀態,如《易傳•系辭下》: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
“道”,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方法、技藝、規律、事理、學說、道德等多種含義,籠而統之,可用“道理”一詞加以概括。
把“治”與“道”結合起來,組成“治道”一詞,首見於《墨子•兼愛中》:「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 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這裡的”治道“即為”治理天下之道“,與後世消費者意思相仿。
《莊子•天地》有:“夫子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懸寓。 若是則可謂聖人乎』。 ”
《莊子•膳性》又說:“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 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 “這裡的”道“是”治“的物件,前者的”治道“相當於“修道”,後者的“治道”其對像是養生之道,都不是後世所指的“治國之道”的意思。
子墨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