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林安梧的一段話

讀《論語》,林安梧的一段話
《論語》二十篇,自有理序,首尾通貫,脈絡分明。 這樣的分明並不是論理邏輯的分明,它是生命聲息的互動感通。

教讀《論語》,一向主張順著既成的二十篇,逐章逐句閱讀,有學者另作一《論語》分類去讀它,我總覺不大妥。

《論語》二十篇自的分類不是科學邏輯的分類,不是分析論理的分類; 它重視的是存在的脈絡,生命的氣息、精神的意韻的類聚,經由一種“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的類聚方式,構築累積而成。

讀《論語》重要的是生命的感悟、精神的體會、存在的契入,讀之既久,就能真切領略到個中滋味。

熊十力先生的體用論來說,「即體而言,用在體; 即用而言,體在用“; 即用顯體、承體達用,體用一如。 用如眾漚,體如大海水,眾漚不離大海水,大海水不離眾漚。

就經典語義的脈絡來說,部分不離其整體,整體不離其部分,要瞭解部分,必得了解整體; 要了解整體,必得瞭解部分,此中隱含著一詮釋學的迴圈,首尾融貫。 融會貫通,誦讀既久,自能一根而發,調適而上遂於道矣!
子墨20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