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信仰

文明的信仰
接受變化、參贊變化,而不是尋求擺脫變化、否定變化使中國文明體現了獨特的正道精神。
而這與伏羲時代的「羊文化」使中國較早進入農業文化密切相關,華夏大地穩定的氣候條件及開闊的平原是這種宇宙意識產生的地理條件。


中國人體驗的宇宙是可信、可靠、友善的自然生命力,中國文化便發端於這種正面的宇宙體驗,不追求在變化的宇宙、有限的人生之外或之上尋求真理與意義。
這與地處沙漠地帶(希伯來)、熱帶森林(印度)或航行於汪洋大海(希臘)的人的負面體驗完全不同。


憂患意識不產生於人生的苦罪,引發的是正面的道德意識,「擔憂的不是萬物的不能生育,而是萬物生育之不得其所。這樣的憂患意識,逐漸伸張擴大,最後凝成悲天憫人的觀念。積極的、入世的參贊天地的化育」。


與印歐文化追求變化背後的永恆、完美、絕對不同,古代中國思想不把人置於超越的永恆性和完美的避風港中,而是保持著對天的不完滿性(未濟的一貫警惕,在變化的宇宙中尋求於人作爲有限存在的積極意義,探究沒有普遍永恆的基礎結構為支撐的人類生活的意義。從而以自强不息、厚德載物的正道精神,來不斷化解由苦難所帶來的憂患)
(文化中國103期2020/6月)


子墨 20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