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經: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學易經: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仰觀天文 俯察地理,這句話是《易經》創作依據的根源解說。 《易經》是從天的象和地的象的觀察,從中伸衍到宇宙真相的認識。

這就是說,《易經》的內容就是在寫天象和地象了。 天象有乾天,離火,震雷,巽風; 地象有坤地,兌澤,坎水,艮山。 天的象有四個,地的象有四個,共有八個天地象,彼此互相關係,就成為《易經》。

八象之間,有天與地,天與天,地與地,相錯的關係。 相錯是從陰陽爻,排列起來成了先天卦方位,有乾坤的天地定位,坎離的水火不相射,震巽的雷風相薄,艮兌的山澤通風,卦相是相錯的。 總結為「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人們對過去事與物的發生根源、過程、狀況、結果加以分析瞭解,掌握了它的演變規律,這個規律便成為一個知識,豐富了這方面的知識,可以成為預測未來的學問了!

吃飽了,五個小之後,肚子又餓了,這是身體上的規律,所以會準備下一餐食物,這個預測成為了習慣,自然懂得去做,不需要說明。

天上下雨了,地上會水濕,看到下雨不必研究,知道地上會有水,太簡單了。

還有一些比較複雜的,人發燒了,身體某些地方發炎。 滿天烏雲時,這兒會不會下雨? 那要看是順風是逆風……加以分析,更能找到答案。

還有更深奧一點的,要有專門的認識。 口氣發臭,小心肝有毛病。 床位不好,老是睡覺不穩定。 別人老是躲開你,因為你在早上便臉臭臭的人……這些種種都有「相」。

古人為了要把宇宙的相講個明白,把天地各四象湊合起來表達。
有的用大象表達,如火在下水在上,可以令水燒沸,水為水氣,成雨下施大地,稱為「既濟」。 若是火在上,它一直往上升,水在下,它一直往下流,各自背向一方,不能會合,稱為未濟。

又如看爻象:上下陽爻中間四陰爻,好像一個口形,叫頤卦,有吃的口福。

有採用陰陽的象,有採用方位的象,有採用上下的象……從自然界的象,轉化為表達人世間的“物體和事情” 。

自然的規律,中華民族稱它為“道”,這個“道” ,可以是事物的道路,可以是人生的道路,可以是生命的道路,可以是思想的道路。

子墨 202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