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越有學問越謙虛
作者王鵬翔
孔夫子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深受諸國民眾的尊敬,有很多人,包括他的弟子在內,都以聖人來看待夫子。
然而夫子卻不這麼認為,總覺得自己離聖離仁還有很大的距離。
從孔子角度來說,他並不是謙虛,而是確實是這樣認為的,如果說這裡是夫子有意在謙虛,那就必然還有默認的成分在裡面。
但從我等凡夫來說,這是夫子在謙虛,因為他真的已經超越了一個普通人所能認知的範圍,而且毫無保留地授於每個好學的人。
孔夫子總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還很欠缺,還需要學習,所以才說「抑為之不厭」。
並將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是為“耆人之不倦”,為了賁人終身不厭倦。
孔夫子並沒有說他不想成聖成賢,更不承認他是聖人、仁者。而是為此努力,因為沒有達到所以就要繼續,這種繼續是自覺的,快樂的,不斷收穫的。
孔夫子老老實實學習,學而不厭就是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試問自己,只要有空還是想休息一下,還是想偷懶一下。但夫子沒有這樣的想法,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學」而進行,這就是夫子的專注,夫子的行持。
當一個將所有的注意力專注到一個點上,並且長期堅持,必然會有大成就。
子墨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