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孝經》(12)
《孝經》第八章: 以孝道治理國家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懽心,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懽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懽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古代聖哲的英明領袖,用「孝道」來治理國家,啟發人們天性具備父母親的愛敬之心,強化乃至伸延到也敬愛別人的父母。因此,培養出來的仁厚品質,對待附屬小國派來的使臣,不會失禮失敬,所以對待自己直屬、封疆的官員,公、侯、伯、子、男,更不會會有輕視或慢待了,莫說有失禮的地方。
以禮相敬,所以各國的諸侯就會欣然對聖王生起服從的心了,就好像事奉他們自己的先王一般。
管理國家的官員,連孤獨的鰥夫寡婦,不會有欺侮和傲慢的態度,何況是對待一般的下屬和人民呢?因此,能夠得到全國百姓的歡心,好像對待自己的祖先一般竭誠擁戴。
治理族人的家長,推展這份孝道的敬愛之情,下達到臣妾方面,對僕人女傭都不會失禮,何況是對待恩愛自己的妻子呢?如此行為的家長,一定得到家人的歡心,會以事奉自己親人般對待。
孝道的實行,在生的時候可以得到兒女的孝敬奉養,安心享有天年,去世以後會受到兒女們的恭敬祭拜。
有了這樣的風氣,必然造就了和諧和平的社會環境,因此災害不會生起,禍亂也不會興作。
達到這樣的環境效果,就可以明白歷代英明聖王會以孝道治理國家的原因。
《詩經‧大雅‧抑篇》就有強調:國家元首有崇高的道德行為,四方各國都會被感化而心悅誠服,大家就沒有不順從他的領導了。
說明:孝敬父母者,必定是有感恩的品格,這就是道德素質,這樣的人無論地位貴低,權力大小,待人接物的態度一定會彬彬有禮。沒有傲慢的驕橫,而是溫和可親,身為下屬、晚輩們一定會生起愛戴和擁護。上下不交爭,和諧和平,水火刀兵、災疫疾厄就不會降禍了。
子墨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