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孝經》(11)

簡述《#孝經》(11)

《孝經》第七章:人類行孝是遵從天德依順地道的事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曾子聽了老師的說明,驚嘆說:「孝道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

孔子說:是的,孝道的崇高偉大,至「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成為人類理所當應予履行的行為。

自然的法則,天道是萬物「資始」,是一切物的開始本原;地道厚德是萬物的「資生」的地方,一切物的依賴它的滋養生長,人類生存在天地之間,就要以天地規則為行為準則;

人類遵循天地法則伸延到日常的生活上,效法天道資始的道德文明,順應地道厚德載物形勢,物資產生以滋生存,順從及運用天地所供給,人類生存繁衍能夠生生不息;

人人天生便具有愛親之心,父慈子孝是一件自然的天性,所以,之「孝道」作為教育,是一件最為順應的事,不必用強迫的方法,人民大眾都樂意聽從;用「孝道」管理國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必嚴刑峻罰而能讓人民大眾接受,建設社會安寧,國泰民安,天下治。

古代英明領袖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都進行「孝道」的教育來感化人民:

國家領袖首先從每個人心中有「愛」,用身教言教來教育人民;

心中的「愛」被啟發了,就不會拋棄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再進一步闡述「孝道」的「天經地義」本質,人民就會興起力行孝敬父母;從孝道的意義中,可以伸延推展人人互相尊重和謙讓,人民就會不相互搶奪爭鬥了;

然後再用「禮」來調節行為,用「樂」來調攝心情,人民就會和睦友好;再加上法規制約,為善者當有慶賞,作惡必當受刑罰;分別何者是善良忠厚,何者是兇狠暴戾,人民就會逐漸「克己復禮」和「約之以禮」了。

《詩經‧小雅‧節南山》這樣解說。周朝有一位德行顯赫的尹太師,他只是為官三公之一,地位不是聖王,尚且能成為人民大眾所景慕和瞻仰的對象,是因為他有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

如果身為國家元首,也一樣能夠以品格道德作榜樣,那麼,天下的民眾還能不愛戴和尊敬他嗎?

子俗 20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