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孝經》(5)

簡述《孝經》(5)

《孝經》第一章:最根本的孝行和最高層次的孝行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孔子為學生曾參講學,說道: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智慧的領袖,運用一種最為崇高的道德行為來治理國家,也用來教導人民落實實踐,最能夠促使人民彼此和和氣氣相處,上上下下的人們都不會發生埋怨及懷恨。

這一個最好的道德行為,就是推動「孝道」。
「孝敬父母」是所有行為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道德,人一生下來便要開始教導。

落實「孝道」的基本要求,是最簡單的事,便是對自己自愛,身體的愛護。時時刻刻記得我們的身體,一髮一膚,都是爸爸媽媽給予的,而且用了很大的愛心呵護照顧,付出很大的精神和勞力,所以不要做出一些會讓身體會受到傷害的危險活動,好像賽車、吸毒……之類的活動。若有一點的受傷損害,最算是生活起居不規律而造成有病痛,最擔心的人就是父母。所以是孝道的最開始,就是「自愛」,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擔驚受怕!

「孝道」最高的目標,是:自己能夠獨立自主,具備了一個高尚的品格,在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成就,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就等於顯揚了父母的聲望。別人好評說,他是某某人的孩子,「顯揚父母」是最高層次的孝敬行為!

孝道在人的一生之中,可次分為三個部份。
年青的時候,好好奉養和照顧父母親;
成年後要再進一步,為社會服務,為國家盡一份責任,忠於職守;
老年了,則要達到安身立命、人格道德的完成。

三千年前的《詩經》也同樣有這樣的說話:「我們可以對祖先的形貌印象不清晰,甚至不記得,但一定不能忘記他們的品質與人格,而且要加以學習,用他們的道德行為來做為我們自己修持模範,延續且成就他們的德高望重行為。」

子俗 202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