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講“修行”!

中華民族講“修行”!

“修行”這兩個字,是很宗教化,特別是佛教,其含義是修正行為。

在宗教中的“修行”,很明顯的做法是規定什麼事不能做;“節制”的規定。
所以虔誠的信徒,會遵守“節制”,起到不為惡的作用。
對社會、對人類確是有大大的益處,為害的事少了,當然和平了!
節制的作用是約束人們的獸性,這幾乎是宗教發明的意義。

而中華文明,和“節制”法有一些差別,我們看四書五經的內容,可以發現到,更多的內容是教我們怎樣去貢獻,怎樣去為人民創造幸福。
中華文化的做法,首先是要求人們 “學” ;學習為了了解什麼是正確的事?學習是為了怎麼去落實正確的事?
要求人人都去實踐,為“別人”而做付出。
有能力付出的人,才有生命的價值。
從這個行為來看,它是積極的!

立功、立言、立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立人達人是生活的內容。

張載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講得更徹底。

中華文化的品格與世界各文化不同!

習子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