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由來已久。宋代即流行 “ 浮元子”後稱“元宵” ,即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 “湯圓”有團圓美滿之意。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唐代元宵燈節更是盛況空前,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巨型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燈飾奇幻精美更勝唐代,活動民間化。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清代民間的燈會仍然壯觀,為五天,此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祝福元宵節快樂 團團圓圓!

子墨 2022.2.15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