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圣公

衍圣公

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直集贤院的祖无择(1011-1084)上奏朝廷,认为朝廷对孔子嫡裔孔宗愿以“文宣公”袭封不妥,因为“文宣王”是孔子的谥号,“祖谥不可加后嗣”,请求 “更定美号”。

同年三月,宋仁宗下诏,改“文宣公”为“衍圣公”。“衍圣公”这一封号自此确立。

除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徽宗崇宁三年(1104)期间一度改为“奉圣公”外,“衍圣公”封号一直延用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累计长达 862 年。

衍圣公作为孔子嫡裔,到朝廷的格外尊崇。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夫子書院於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西曆2025/10/18),1000am-1200pm在書院(2 Jln SS25/10, PJ) 舉行釋奠禮,慶祝孔子聖誕2577週年,並舉行拜師受字禮。歡迎您出席。

子墨敬邀
2025.10.13

生命的意義 –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生命的意義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西元前549年,魯國的叔孫豹出使晉國,晉國正卿中軍將範宣子出面迎接。

他問叔孫豹:「古人有句話叫 ‘死而不朽’,這是說的什麼? 」

叔孫豹沒有回答。

範宣子接著說:「從前我士匄的祖先,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龍氏,在商朝為豕韋氏,在周朝為唐杜氏,晉國主持中原盟會的時候是范氏,恐怕古人所說的不朽就是這個吧?死後,他所說的話世代流傳,所謂不朽,說的就是這個吧!

我聽說:’
最高的是樹立德行,
其次是樹立功業,
再其次是樹立言論。
久久不會廢棄,這才叫不朽。

如果是保存姓氏、接受氏,守護宗廟,世代不斷絕祭祀,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家族,官祿大的並不能叫作不朽。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夫子書院於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西曆2025/10/18),1000am-1200pm在書院(2 Jln SS25/10, PJ)舉行釋奠禮,慶祝孔子聖誕2577週年,並舉行拜師受字禮。歡迎您出席。

子墨敬上
2025.10.6

孔子被稱為「先師」

孔子被稱為「先師」

孔子之所以為「先師」,是因為他刪削製作「六經」 ,並以“六經”來教授廣大弟子。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涗:“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
又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這些記載行文簡練,卻關係到儒家之所以成立的關鍵。

後世稱孔子為「先師」,其意是作為「師」的先行者,也就是說,孔子是「師」這一身份的創始者。

周代的學校本是國家的政治機關,到孔子才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傳統。 也正是因為這一傳統,使孔子及其弟子作為「儒家」學派獨立於王官系統,具有獨特的精神屬性。

另一方面孔子以“六經”授人,其中一個道理,為政治國之道必須進入政治生活才能踐行,這使儒家學派呈現出一種特性:精神上獨立於政治,在角色、身份上又附著於政治。 因此,孔子既有師者之名,也有政治導師之實,名實兼備,方能教化群倫,公推萬世師表。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夫子書院於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西曆2025/10/18),1000am-1200pm在書院(2 Jln SS25 /10 PJ) 舉行釋奠禮,慶祝孔子聖誕2577週年,並舉行拜師受字禮。歡迎您出席。

子墨敬上
2025.10.3

孔子被稱為「至聖」

孔子被稱為「至聖」

何謂「至聖」?
在孔子之前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有德有位的聖王。 而孔子終其一生,雖有聖人之德,卻無王者之位,甚至僅僅是春秋晚期的一名教書先生。

孔子逝世以後,人們卻把他視為古聖先王的繼承者。 《孟子·公孫醜》錄宰我之言:“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 “漢代趙岐註解此言:”以為孔子賢於堯舜,以孔子但為聖,不王天下,而能製作素王之道,故美之。 ”

“賢於堯舜”,這是孔子能夠達於“至聖”的道理:堯、舜等人已為聖人,孔子之聖尚過於堯、舜,所以可稱之為“至聖”。

而按照趙岐的理解,孔子之所以“賢於堯舜”,是因為孔子“製作素王之道”,即身非王侯,而功績比肩堯、舜。

那麼,孔子功績何在呢?

正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 ”

也就是說,孔子在春秋之世,面對禮崩樂壞、周道不行的變局,“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促使他刪削“六經”,總結歷史經驗,並留下了垂范萬世的文化準則,自身也成為超邁堯、舜的“至聖”。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夫子書院於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西曆2025/10/18),1000am-1200pm在書院 (2 Jln SS25 /10 PJ) 舉行釋奠禮,慶祝孔子聖誕2577週年,並舉行拜師受字禮。歡迎您出席。

子墨敬上
2025.10.1

中国原创音乐剧《南孔》国际巡演第二站

南方孔子第五十三代嫡长孙孔洙“让爵南归”的真实史实,将在2025.10.28,8pm 以音乐剧上演。

有兴趣者请联系夫子書院 011 1636 索取优惠券 。

中国原创音乐剧《南孔》国际巡演第二站 10.28登陆大马国油管弦乐厅

由浙江衢州市、浙江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南孔》,将于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晚8时在吉隆坡国油管弦乐厅(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隆重上演音乐会版演出。这是该剧首次海外亮相后,国际巡演的第二站。

作为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南孔》以孔子第五十三代嫡长孙孔洙“让爵南归”的真实史实为主线,采用“现实抉择”与“先祖对话”的双线叙事,展现儒家精神在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坚守与传承。

子墨敬邀
2025.9.29

孔子作《春秋》

孔子作《春秋》
孔子作《春秋》的原因,《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余(太史公)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錶,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

司馬遷對《春秋》極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 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 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註釋《春秋》的書有三傳: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 另有鄒氏、夾氏二家,但早在漢朝即已失傳。
子墨2024.12.10

孔子被稱為「先師」

孔子被稱為「先師」
孔子之所以為「先師」,是因為他刪削製作「六經」 ,並以“六經”來教授廣大弟子。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涗:“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
又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這些記載行文簡練,卻關係到儒家之所以成立的關鍵。

後世稱孔子為「先師」,其意是作為「師」的先行者,也就是說,孔子是「師」這一身份的創始者。

周代的學校本是國家的政治機關,到孔子才開創了私人辦學的傳統。 也正是因為這一傳統,使孔子及其弟子作為「儒家」學派獨立於王官系統,具有獨特的精神屬性。

另一方面孔子以“六經”授人,其中一個道理,為政治國之道必須進入政治生活才能踐行,這使儒家學派呈現出一種特性:精神上獨立於政治,在角色、身份上又附著於政治。 因此,孔子既有師者之名,也有政治導師之實,名實兼備,方能教化群倫,公推萬世師表。
子墨2024.12.4

孔子被稱為「至聖」

孔子被稱為「至聖」
何謂「至聖」?
在孔子之前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有德有位的聖王。 而孔子終其一生,雖有聖人之德,卻無王者之位,甚至僅僅是春秋晚期的一名教書先生。

孔子逝世以後,人們卻把他視為古聖先王的繼承者。 《孟子·公孫醜》錄宰我之言:“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 “漢代趙岐註解此言:”以為孔子賢於堯舜,以孔子但為聖,不王天下,而能製作素王之道,故美之。 ”

“賢於堯舜”,這是孔子能夠達於“至聖”的道理:堯、舜等人已為聖人,孔子之聖尚過於堯、舜,所以可稱之為“至聖”。

而按照趙岐的理解,孔子之所以“賢於堯舜”,是因為孔子“製作素王之道”,即身非王侯,而功績比肩堯、舜。

那麼,孔子功績何在呢?
正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 ”

也就是說,孔子在春秋之世,面對禮崩樂壞、周道不行的變局,“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促使他刪削“六經”,總結歷史經驗,並留下了垂范萬世的文化準則,自身也成為超邁堯、舜的“至聖”。
子墨2024.11.30

孔子的理念

孔子的理念
孔子早年出仕魯國,並於魯定公九年(前501年)左右升任大司寇,攝行相事,這是“得君行道”的路子,在體制內。 他早年一直期待為時君所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以為能夠如《論語·雍也》所講「魯一變,至於道」。。

隨著時局的崩壞,孔子寄予希望的道路行不通了,於是他開始了周遊列國,期待能夠在其他度推行自己的政見。 他曾居留於衛,也曾打算西行謁見晉大夫趙簡子。

當時的諸侯國也有贊許其學說者,如《論語》所載,魯國的公山弗擾、晉國的佛肸都曾邀請孔子前往他們的封邑,但最終這些動議都無疾而終。

傳聞楚昭王打算以書社之地七百里封與孔子,也為令尹所止。 這些都說明當時諸侯國不乏推崇孔子政治理念的執政者。

另外,孔子也曾有“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的感慨,按照前人的解釋,此言依然體現了孔子不能建國於諸夏,而欲行道於化外的“得國自王”之行道路徑。

從《孟子》《史記》《韓詩外傳》等文獻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孔子的另一面,即推崇歷史上的明君商湯和周文王。 他們都在狹小的封地上,成功推行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終成就了三代之治。 顯然,孔子也希望重現這樣的成功範例。

經過仕魯和周遊列國的多年嘗試,孔子明白堯、舜之道已經不能實現。 晚年,孔子曾發出“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的感慨。

他通過刪削“六經”,尤其是“作《春秋》”,將政治理想與具體建言寓於經典撰述中,這就是孔子的“為之”。

《公羊傳》終篇說:「君子曷為為《春秋》? 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則未知其為是與? 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 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 制《春秋》之義以俟后聖,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 ”

孔子“作《春秋》”乃至刪削“六經” ,寄望“以俟后聖” 延續這個理想。
子墨 2024.11.28

“拜師賜字”儀式

“拜師賜字”儀式

1. 至聖先師孔夫子聖誕,隆重舉行三獻禮,舉行拜師禮。

2. 隔代拜師輩份排列:“夫 子 學 生 立 志 習 文 承 述 元 亨 永 傳 利 貞⋯⋯”。
不用“夫”輩,是表示為過去孔子的先輩學生,
我們是後輩隔代,始用“子”輩,年青一代的“學 ”輩。

3. 安字要求,不與七十二賢的字,諱父祖輩,不與前者重復。歸依學生眾多,可考慮用雙字。

4. 賜字證書:前頁為天表,前頁為賜字:相片、簽署。

5. 安字者提供:中文姓名,年齡(出生年份),男女。要寫入「天表」。
報名請點擊 https://wa.link/4qbwmv

6. 地點:夫子書院 No. 2, Jln SS25/10, PJ, Selangor。
日期:2024-09-29 星期日
時間:9:00am至1:00pm

子墨敬邀
2024.9.19

請出席孔子聖誕2575周年

請出席孔子聖誕2575周年
孔子在2500年前,把他那時候之前3000年的學問,重新整理,一直傳播至今,人們把這套學問稱爲儒學,又稱爲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我們稱孔子為至聖先師,紀念他足華夏第一位把學問傳授到民間的老師。二千多年來,入學拜師典禮,拜的就是孔子。

每一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的聖誕,凡是孔子文化圈地方都會舉行祭孔。
祭拜孔子儀式是古老的三獻禮,稱爲“釋奠禮”。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年年都在此時祭孔,今年有幾個友團聯合舉行,在西曆10月8日星期日於會所舉行。歡迎你和家人出席。
子墨敬啟
2023.09.29

孔子是文昌星來降世

孔子是文昌星來降世
中華民間信仰中,文星是以孔子爲代表,武星是關公爲代表。
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會在孔子聖誕的慶典中,舉行“孔子敬”儀式。
有的是在學校開學之前舉行,讓求學的學子前來祭拜,並贈以學業文具。

祭拜文昌星已是久遠的風俗,是學子祈求文昌賜以“聰明”“智慧”學業進步,科業及弟。

今年西曆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四日 (提早三天)舉行孔子祝壽,你可以帶孩子來來參加拜師,點點硃砂“開智聰明!”
敬請預早報名:名錄天表
子墨敬啟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