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名家管道昇 – 董乃強

竹,不畏寒暑,青翠挺拔,坚韧顽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视为正直、高洁、不畏强权品德的象征,历代画家都曾以它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图画。但因竹子修长、多节,由根至梢的变化不大,所以造成“世之画竹者甚多,难得毓秀不求形似,尽娟娟奇态者。”而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的一幅《水竹画卷》则不然,图卷上的水竹,笔墨清劲可爱,线条明快流畅,“笔意清绝”“亭亭如生”,不仅与真竹形似,而且成功地表现出竹子的自然生活神态,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画竹佳作。这幅《水竹画卷》的作者,就是元朝著名的女书画家管道昇。

管道昇,字仲姬(一作瑶姬),湖州府(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元延祐六年(1319年)卒。她生活的时代在南宋末年和元朝初期。

管道昇自幼和姐姐管道杲一起学习诗词书画,小小年纪便能写得一手好字,作得好诗词,在当地颇有名气。她的家乡地处太湖平原,东南竹乡,竹子随处可见,她常常被这些随风轻曳、婀娜多姿的竹子所吸引,观赏得出神入迷。她爱竹,也画竹。她反复观察,描摹写生,仔细揣摩,画出的竹子渐渐地独具神态,开始受到世人的重视。

管道昇及笄后,嫁给了南宋宗室子弟赵孟頫。赵孟頫也是湖州府人,是个才子,史书上说他“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他十四岁那年,“因父荫补官”,又经考选做了司户参军,其后屡有升迁。二十五岁的时候,南宋灭亡,他就回家闲居。赵孟頫写的字极好,特别是正楷、行书和小楷这三种字体,笔力沉雄而字势又多变化,使人叹为观止。他写的碑版,圆滑遒丽,被人们称为“赵体”。在绘画上,他自以白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创作的花鸟墨竹图卷,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管道昇有这样一位书画大家的丈夫随时切磋研讨,相得益彰,书法和绘画技艺都有很大提高。

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赵孟頫奉召入京,开始在元朝政府中任官职,不久,又把管道昇接进京城。管道昇从浙江家乡走陆路到达太湖,登舟由太湖进入大运河,沿运河经今江苏、山东、河北三省来到北京,一路上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长期生活在江南纤巧秀丽景色之中的管道昇,面对着辽阔、雄浑、古朴的北国风光,目不暇接,兴奋异常。她觉得此次北行,会对自己的书法和绘画创作大有裨益。果然,定居在人文荟萃的京城,她和丈夫常以书画为友,并有机会反复鉴赏、临摹历代名画家的著名画卷,致使她的书画技艺愈加精进。她写出来的字和著名的“赵体”字不相上下,放在一起竟令人难以分辨,被誉为“卫夫人后第一人”。元朝仁宗皇帝听说赵孟頫全家都能写出好字,便命赵孟頫写《六体千字文》,命管道昇和其子赵雍也各写一卷。三人写毕呈览,仁宗皇帝大为赞赏,当即吩咐叫玉工磨制玉轴,让秘书兼将管道昇书写的《千字文》配上玉轴装裱成手卷珍藏宫中,以传后世,“令尽知我朝中有善书妇人,且一家具能书,亦奇事也。”可惜的是,几经朝代更迭,管道昇的这卷玉轴《千字文》手卷已不知其下落了。

在绘画方面,她人物、佛像、鸟雀什么都画,但最擅长的还是水墨画竹。管道昇对画墨竹有独到的体会。她认为作一幅好的墨竹画卷,需要注意竿、节、枝、叶四个部分。她提出画竹竿时应墨色均匀、行笔平直,两边如界、自然圆正,竹竿虽说是一根长竿,画时也需要注意笔意贯穿上下。竿头竹节稍短,竿中竹节较长,至竿根部竹节又渐短。在画三棵竹竿以上的竹丛时,要注意用墨色浓淡来区别远近。她认为画竹节是比较困难的,竹子每节都是上节覆盖下节 ,下节承接上节的,两节之间虽是断离的,但却要有相互连属之意,最忌将竹节画成骨节。她说在画竹枝时,下笔需要遒健,将竹枝画出圆活而有生意,还应绵连行笔,疾速不能迟缓。画老枝要注意它的挺然而起、节大而枯瘦;画嫩枝则注意它是柔和、婉顺、节小而肥滑。竹叶多,枝条自然就低垂;叶子少,枝节就会向上昂起。其余的风枝雨枝,则在主竿之上随处生长,画时应临时变化,不要拘于一格。她提醒人们作画时要特别注意画竹叶,这时最见功力的。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而过,切不可迟滞,运笔稍一缓慢竹叶就钝厚而不铦利了。叶片的反正相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都各有不同的形态,切不可一概一笔涂抹。管道昇的这些宝贵创作经验,都收在她撰写的《墨竹谱》一书中。

这些经验,都来自管道昇刻苦、反复的艺术实践。她画出了竹的各种形态,从出生的竹笋、幼竹,到长成的晴竹、老竹;从单棵的竹,到竹丛、竹林。她也描绘出了竹在各种季节和各种不同时间中的变化,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竹子婀娜多姿的神态和坚韧顽强的性格。她首创了晴竹新篁(即成竹与幼竹)交织在一起的画法,“笔意清绝”颇有新意,深得时人赞赏,“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管道昇不仅伏案作“寸绡片纸”的中小型画,还能以雄健的笔力绘大幅壁画。她家乡湖州有座瞻佛寺,寺院里有一堵一丈多高、一丈五六尺宽的粉壁,寺院主持请管道昇在壁画上作画,她欣然应允,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壁上画《竹石图》一幅。图上的晴竹,是她运用书法中的金错刀笔法绘成。这种笔法颤掣樛曲,而又遒劲雄浑。以书法笔意写竹,更能充分地表现出竹子的内在活力,使壁上晴竹坚韧挺拔,“亭亭如生”。图上的巨石,是她运用书法中的飞白笔绘成。这种笔法,笔划之中丝丝露白,有如枯笔画成的模样。以飞白法画巨石,更能表现出巨石峥嵘奇特的形象。这幅壁画可惜没能保留下来,不过她还运用同样笔法绘过竹石画卷,后人评论这幅图卷说:“长丈余,离披错落,姿态百出,与怪石奔峭详见,气韵生动,真奇作也。”她自己还在图卷上题诗:“竹势撒崩云触石,应是潇湘夜雨时”。堪称双绝。

管道昇的名声日盛,元武宗、元仁宗等皇帝的后妃曾多次召集她进宫作画,她为皇后画了七八十幅形态各异的竹子图卷,“清神幽思,曲尽变态”。每幅图卷上都有管道昇的题跋,词句极妙,字更遒劲,“如写竹然”。元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赐予她“魏国夫人”的封号。这是封建社会中,有技艺才能的女子所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了。不过管道昇对此并不在意,她曾在一幅《渔父图》上题词:“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充分表达了女画家蔑视功名、热爱艺术、潇洒自如的性格和情操。

(本文原载《古今著名妇女人物》,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又载《荣宝斋》200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