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传闻轶事真伪的三个原则 – 董乃強

   判别传闻轶事真伪的三个原则(改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历经了无数次战火和焚书的浩劫后,仍给后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这些古籍中记载着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数不清轶事传闻。整理这些轶事传闻,发掘出可供滋养今人精神生活的成分,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整理这些历史轶事传闻时,首要的原则是必须端正态度,绝对不能戴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文献资料,更忌讳用个人的主观好恶和个人有限的知识去评价这些轶事传闻的优劣真伪。这也是我们对待祖国传统文化所应持有的基本态度。因这属于人之为人的一个基本常识,不再多做阐发。

    整理历史轶事传闻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将这些轶事传闻放回其产生时的时代环境加以考量,切忌用当前的时代环境与心态去观察评价。例如《二十四孝图》中之五的老莱子戏彩娱亲”一事。原文是:“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有人据此撰文,说原文中写老莱子取水上堂诈跌卧地的“诈跌”二字最令他反感,是将“肉麻当作有趣”,是“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作法。

    我们认为,这“诈跌”二字正是这段原文中的点睛之处,它将老莱子纯正的孝道真情展示得淋漓尽至。需知,老莱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之末。当年老莱子拒不出仕,举家隐居在蒙山之阳,自耕而食。周边没有或极少邻居,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而那时既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收音机、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更没有互联网、Wifi收发不了电邮微信。在那样一个极度封闭的环境里,全家的精神生活必然不会丰富。老莱子却能“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时时调济家中单调沉闷的气氛,给予双亲极大的精神慰藉,这是连今天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孝子都很难做到的。为博得双亲一笑,老莱子花费心机想出了不顾自己身体可能遭受到伤痛的“诈跌”一着,给双亲带来了片时的轻松欢笑。这是那个时代孝子所能馈赠父母双亲的最好礼物!而这种真挚的孝亲真情,是对“诈跌”反感者所无法体会到的。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还远达不到老莱子那么高的层次,或者说他本人就是一个无孝于家、无忠于国的不肖子孙。

    整理历史轶事传闻的第三个原则是必须将这些轶事传闻放到人类已掌握的科学知识里去检验,切忌用个人的无知或个人的生活经验乱发一通不伦不类的评论甚至讥讽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象。例如《二十四孝图》中之十八的王祥卧冰求鲤”事。原文是:“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后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人著文说,“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据他个人的经验,认为“卧冰求鲤”是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

    很明显,写此文者是用自己南方生活经验来取代北方的生活常识了。北方冬日,河水冰封颇具一定的厚度,人在冰面上行走一般无大问题,如果躺在冰面,身体与冰面接触面积更大,冰面更不会开裂;再说王祥是自出生就生活在河边的孩子,熟悉水性,落水后也决无生命之虞。北方冬季水面结冰,氧气不能大面积溶入河水而使鱼类吸氧困难;如此时冰面忽开一洞,河鱼必然聚集洞口吸取氧气,群鱼于拥挤中有一尾甚至数尾跃出洞口水面是可能的。我在北方就屡见冰上捕鱼时凿开冰洞后鱼跃出洞口落在冰面的情景。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及自然变化不尽相同,决不可以将个人所感知的局部现象视为普遍现象,否则就会因无知和武断而遭到众人的耻笑。

    今天,老莱子、王祥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孝亲的行为今人虽然不可效仿,但主导他们举止的高尚道德情操却值得后人世代景仰、学习并发扬光大!

(此文为参加山东临沂2015年 “世界华人孝友大会”而作,后因与赴连云港海州高中参会冲突,未参加)

(说明:此文中的“有人说”即指周树人在《二十四孝图》中的言论。周树人早年被官派留学日本时,就因拥护清政府与日本政府联合限制留学生活动而被秋瑾当众判处死刑,而从此与日本军部特高课建立了联系;后改医从文不是因为要抗日,而是因为不好好学习、专业课门门不及格所致;周树人回国在教育部任职时,曾随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副署了自己的大名;1932年日军入侵上海时,周树人正在招妓“谈话”而对友人问及中日战况如何时,他竟道:“就是近在咫尺,也是不知的”;周树人经常出入的“内山书店”,被揭露出是日本军部特高课在上海的联络点。周树人仇视中国传统文化;在不顾已婚事实情况下,与女学生搞畸形师生恋并搅起“女师大风潮”,与许广平同居时还跟许羡苏、马珏、萧红等多名异性保持暧昧关系;等等劣迹,罄竹难书。如此不忠不孝之人,还配著文谈“二十四孝”!?)

                           2015年10月10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