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朋友相處之道 – 楊錦富

1.朋友相處,在求志同道合,所以和合,在於互為知己,但如己無志無道,即有好友,也無從相助。至若朋友之交,重要在「心交」,以心相期,在人困厄中無悔以助者才是好友,如只擇權勢,只慕名位,或攀附財富,或尋求便利,那是所謂的「酒肉」之交,就不是益友而是損友!

2.其次,和朋友交往,所重在言而有信。我待人以誠,人也以誠待我,言必信,行必果,才是穩熟的君子,如果言信不一,必成為硜然的小人,現今的詐騙者都是小人集團,永遠當不了君子。又其次,環境會影響人,朋友的心也會隨境而改,如受外在影響,就難免滋生惡念,所以責善乃為必須,《孟子》〈離婁下〉講:「責善,朋友之道也。」既為好友,見友不誠,即用善言督責,如他能改過,彼此就能共善;如他無法改過,我們雖盡道德規勸,仍然無益,那只好無奈而放棄。

3.至於好友,未必一定是當代的人,如讀古書,心契前賢,知這人而論其世,也能結交為好友,就如《孟子》〈萬章篇〉所講: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這段文字朱注解說:「言己之善蓋于一鄉,然後能盡友一鄉之善士,推而至於一國、天下皆然,隨其高下以為廣狹也。」又說:「能友天下之善士,其所友眾矣。猶以為未足,又進而取于古人,是能進其取友之道,而非止為一世之士也。」

    由是我心雖明,可以判別一鄉、一國、一天下之友,仍是近程,如論遠程,那越世和古人為友才是最佳的寄願,這寄願無他,在於讀其書,頌其詩,知其人,論其世,如此,上與造物者遊,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其心其志無往不入,才是真正的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