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照的慧識 – 楊錦富

【燭照的慧識】明朝文士歸有光〈花史館記〉曾記這樣一段話:

「夫四時之花木,在於天地運轉,古今代謝之中,其積漸豈有異哉!人在天地間,獨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靜而處其外,視天地間萬事如庭中之花,開謝於吾前而已矣。觀史如觀花,靜觀世局,由花翕花謝,了知地世事,可謂慧眼獨具。」

    說四季的花草樹木,綻放或凋謝,都隨天地節氣而運轉,在古今代謝的遷移中,順時變化,沒有什麼特別。人在天地間,憂慮的是繁事忙碌之外 不知道怎樣自我停止。如果能夠靜觀萬物,把天地萬物看成庭院裡的花草,會感覺花草的綻放或凋謝有特別的意義。這樣的想法,靜觀歷史便如同靜關花草,而靜觀世界情勢不也同樣如此。如能從花草的綻放和凋謝中,悟出人間世事的真相,那可說是獨具慧眼的人了,

   由悟連接到「靜」,如說的-靜以養慧,靜以思慮,靜而安適,乃至寧靜致遠,都是深刻的涵養;即如佛門僧侶,參禪坐息,也都在靜中了悟參證之道;道不在外,不假求之即參透在胸臆之間,有如前人講的「放之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說沉靜的智慧可大可小,可廣可密,放散出去,可以遍滿天地四方;濃縮捲小,可以凝結成一密點,這就是靜觀的智慧。

    而由花的開謝,進之窺見天地世事,則須得相當的慧識。常人也具靜觀世事的識見,但觀是觀,卻無體悟,有感念卻不知念從何來,能欣賞卻不能知解,沒能真實理會其中的底蘊;因此,思慮仍流於浮散,無法作闊延的凝聚。慧者與常人略有差別,心意明達,燭照自然,倏來倏往,少有造作,是以分寸拿捏得準確,沒有太過也沒有不及,即使庭中的花、園裡的草,仔細端詳,當能冥受特殊的境況,這就是智慧的展露,也知歸氏的述說,很能讓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