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章的姿采-讀讀一點美學的語言 – 揚錦富

    同樣是文章,哀怨幽深的作品比較容易引人深思;活潑清麗的文章,較容易顯現飄逸自然,二者相較,哀怨悠深的作品韻意似較清麗之作深遠;而含蓄典雅的文章沉著豐實,又較二者悠長深刻,情感也讓讀者有較多的品味,

    所謂「慢工出細活」,含蓄典雅的作品大抵如是。這因文章的的滋味每隨文意萌生讀者心中而迴環往復,其狀如同欣賞叢花滿滋綠讓人流連。已市作品內容能緊緊貼入讀者心靈;而好的作者更能綜合前此二者,使文章清麗蘊蓄,典雅活潑,甚且哀怨幽深,而要達此境況,就得視作者的才情而定,大底閱歷越深,感情越濃的人,為文造作自然豐實沉著,滋意無限;反之,閱歷淺小情敢淡薄的人,所寫必是一片虛假。文如此,詩亦然。好比「愁」字,閱歷深的人,不必強說其愁,人都能能理解;淺薄的人強自說愁,人們依然不解愁為何物。

    詩文中,李白、杜甫,各稱為「仙」與「聖」,一個是天馬行空的逸健,一個是博鍊精深的邁勁,後者生命的衝擊大,感慨深,給人的同情也較直接,蘊蓄的才情就厚達自然。但不論如何,李杜二人的才情都豐富,也都因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創作的風格,這風格的內層積存的就是深沉含蓄的姿采;換句話說,就是潛存著對人間情感的〈真情真性〉,這人間情感的真情真性表現在詩文上,就是人間真情真愛的顯現,也是所說深晨含緒的展露。

    用這樣的觀點來看詩人詩作,會發現自己跟詩人詩作無隔之外,還會產生一股無法形容的感動,這感動便是研讀詩作的妙處,也是詩人所以讓讀者長久記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