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孔子後裔五代單傳

孔子后裔世代袭封,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少数民族元、清两代,也给以衍圣公很高的 特权,这堪称一个文化奇迹。

衍聖公孔子後裔5代單傳

2008-10-30-凤凰文化综合

在 著名文物景点兴城文庙内,有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论语碑墙,墙上镶嵌着103块黑色大理石石碑,碑面上是国内近百名著名书法家所书写的《论语》中的名 句。其中有一块石碑很值得一提,因为碑文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亲笔所书。现年89岁的孔德懋是目前世界孔氏后裔中德高望重的尊长,也是一位知名的 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她是中国历史上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胞姐,他与胞弟的传奇经历和难舍难分的情结为本来就引人关注的孔氏家族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孔女士现年89岁,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虽早已定居北京,但仍然思念身在台湾的胞弟、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衍圣公  孔德成艰难出世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孔子的后代也因此受到尊崇,他的嫡系长支子孙承袭封爵, 先后有“关内侯”“褒亭侯”“崇圣侯”“文宣公”等多种称谓,到了宋仁宗时改名为“衍圣公”。“公”在封建时代的待遇仅次于王,明太祖朱元璋将衍圣公定为 “正一品”,这个品级是许多皇子也达不到的。孔子的后裔世代袭封,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元、清两代,也给以衍圣公很高的 特权,这堪称一个文化奇迹。

清光绪三年(1877年),年仅5岁的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孔令贻袭封衍圣公,孔令贻就是孔德懋姐弟的父 亲。孔令贻每逢入京朝觐都能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赏,或赐“福”、“寿”字、或赏衣料袍褂,有一次还获赠一套《四库全书》。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 时,孔令贻携母亲、妻子进京祝寿,受到慈禧召见并赐宴赏画。清帝退位以后,正值中年的孔令贻奉祀祖庙如故,仍往来于曲阜、北京之间,年年都要觐见溥仪,“ 衍圣公”在逊清小朝廷内仍然受到尊崇。孔令贻迎娶的前三位夫人,一直没有子嗣。后来孔令贻看上了三姨太陶氏的丫环王宝翠,在与其生下一女后,将其纳为第四 房太太,1917年,王宝翠再生一女,取名孔德懋,人称二小姐。然而,女子是不能承袭爵位的,衍圣公的传承遇到了危机。

1919年11月,孔令贻赴北京参加其岳父丧礼,不幸染上重病,他自觉不久于人世,而王宝翠已怀有5个 月身孕,于是立下遗嘱,若生男则继承衍圣公封号。当时的北洋政府仍然作尊孔姿态,要求曲阜孔府就关于王姨太是否怀孕开具一系列证明,经查属实后由大总统徐 世昌批准了孔令贻的遗嘱。同时,曲阜孔氏家族就王宝翠若再生女孩爵位由哪位族人继承的问题进行了议决。   

1920年2月23日,王宝翠即将分娩。为保证“圣裔”的纯洁性,防止出现“狸猫换太子”的嫌疑,曲阜 孔府上上下下格外忙碌。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得知消息,急派山东驻军的一名少将率领军队荷枪实弹将孔府包围,府内到处设岗,限制人员出入;孔府近支十二府 中的老太太们乘着各式各样的小轿,纷纷到产房内监产;山东省政府主席和全省各县县长频频拍电报询问情况;有些官员在得到孔氏家族允许后,干脆坐镇孔府以防 不测。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王宝翠又偏偏难产,从清晨一直折腾到傍晚才生下一个男婴,他就是孔德成。   

孔德成出生17天时,生母王宝翠病逝,年仅26岁,其死因至今是个谜,很可能是遭人暗害。在孔德成百日生日时,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颁布命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孔德成是历代衍圣公中年龄最小的人。   

幼时的孔德成,有时吃着奶,管家将他的小手指沾着油墨按在纸上,就算签发了一道公文。孔德成4岁时,冯 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此时民主制度已是深入人心,清代显赫的肃亲王、恭亲王、礼亲王等王公侯伯等爵位都已停止传承,“衍圣公”成为一个尴 尬的封爵,在人们尊孔意识作用下,孔德成仍被视作“圣裔”而倍加推崇。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似乎也意识到应该给孔德成一个适当的名号,于是专门召开特 别会议议决改衍圣公爵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官员待遇,其地位和待遇不亚于国民政府的部长。当年7月8日,孔德成的就职仪式由陈立夫主持、 戴季陶监督在南京举行,蒋介石亲临现场祝贺,这在民国时期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规格了,足可见孔德成在当时的特殊地位。   

孔门三姐弟的婚事   

孔德懋成人后,嫁给了主持编修《清史》的清末翰林院编修柯绍忞的小儿子柯昌汾。柯绍忞是著名的历史学 家,民国时期以“前清遗老”自居,柯家在北京也是大户人家。孔德懋嫁到柯家后,读书练字,成为贤妻良母。孔德懋的胞姐孔德齐嫁给了前清“探花”(殿试第三 名)、著名书法家冯恕的小儿子,冯恕在民国时期经营电灯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可惜孔德齐与冯家少爷婚后感情不和,生育一子后便撒手人寰。   

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与清末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结婚,当时孔德懋特意从北京赶回曲阜 为弟弟操办婚事。据说,蒋介石得知孔德成即将结婚的消息,表示要亲自到曲阜喝喜酒,可是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因而无法成行。1937年7月的一个 夜晚,蒋介石命令驻山东国民党军中将师长孙桐萱用专列将孔德成接到南京,因为当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蒋介石不想让末代衍生公被日伪利用,因此才命令将其转 移。南京失守前夕,孔德成随蒋介石转移到武汉,后又迁往重庆。到重庆后,孔夫人孙琪芳生有一子,取名孔维益。

海峡隔不断姐弟情   

抗战胜利后,孔德成随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为其在南京梅园新村建造了颇为奢侈的孔公馆。1947年3 月,孔德成回曲阜祭扫孔庙,见到了姐姐孔德懋,对几年来颠簸生活,孔德成感慨颇深。1948年3月,孔德成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赴美国游学,其实是出国考察并 向在华人中传播儒家文化。   

1949年3月,在解放军渡江作战前夕,孔德成从美国归来,此时北京、曲阜均已解放,孔德懋与丈夫被当 作统战对象受到优待,而曲阜的孔府已被新政权接收。孔德成起初只留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因对中共的政策不甚了解,加上受蒋介石等人的诱使,于1949 年4月带着家属去了台湾,至今未回大陆。   

“文革”以后,孔德懋仍然作为统战对象而受到政府的照顾,历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兼任中国 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顾问等诸多名誉职务,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著了《孔府内宅轶事》等书籍。由于多年的刻苦自修,孔德懋的书法作品 自成一体,成为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加上她的家庭出身,出高价向其索取字画者不乏其人。近几年,年逾八旬的孔德懋仍坚持参加与孔子有关的大型社会活动,并 应邀到日本、韩国出席祭孔仪式。

孔德成去台湾后,虽然无党无派,却仍旧受到蒋氏父子的重用,曾任考试院院长,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终身院 长,台湾每年都要举行祭孔活动,孔德成作为奉祀官按先制祭奠,在台湾可谓德高望重。孔德成的独子孔维益已经去世,唯一的孙子孔垂长现已二十多岁,生活在台 湾。耐人寻味的是,从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起,孔子的嫡系后裔已是5代单传。

孔德懋与弟弟孔德成自1947年曲阜一别,40多年没有见面,彼此思念之情可想而知。1990年11月 20日,孔德成在日本讲学时,巧遇正在日本访问的姐姐孔德懋,两人进行了40分钟的单独会面,痛诉离别之苦,孔德成思乡情怀溢于言表。言谈中,孔德成委托 二姐向乡亲父老问好,并缅怀自己的奶妈、孔府老长工和儿时的朋友,说着说着,孔德成老泪纵横。孔德成暗示二姐,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回乡有困难,但欢迎大陆 的亲人来台湾做客。1995年,孔德懋女士赴台访问,专程看望了弟弟孔德成,姐弟再次见面,孔德懋希望弟弟能叶落归根,孔德成表示这是自己美好的意愿。   

前几年,山东省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子研究专家孔祥林先生去台湾拜会孔德成。孔德成见到了故乡的客人,十分激动,说了一段十分动情的话:“我想家,离开故乡快50年了,我真想回大陆看一看……”   

2002年,当得知兴城市发展旅游事业,维修兴城文庙并增加新的人文景观论语碑墙,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孔德懋欣然提笔,手书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条孔子名言,后来被镌刻在论语碑墙上供人观览。   

2003年9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在兴城市召开第八届年会,孔德懋女士得知消息,专门托曲阜市的孔祥林先生向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孔子、孔门、文庙,已经成为孔德懋姐弟难以割舍的情结。

Description: http://img.ifeng.com/res/200810/1030_479957.jpg

孔德成录易经句篆堂中书

Description: http://img.ifeng.com/res/200810/1030_479958.jpg

孔德成与二姐孔德懋在日本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