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的故事 5

孟母的故事 5

(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這段話是大家熟悉的《三字經》課文,《三字經》為南宋王應麟(1223–1296)所作,已有700餘年了。孟母仉(zhǎng掌)氏(生年不詳~卒於元前317年)戰國時代的鄒國人。孟子三歲喪父(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母親志堅守節,兼任父責,擔起教養孟子的全部責任,他含辛茹苦,克勤克儉,撫育孟子成了大器,歷史上的眾多偉大慈母中,把孟母排在第一位 “母教一人” 的母親,名垂千秋。

“孟母教子”影響深遠,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就有孟母的故事比諭;劉向《列女傳》有“孟母教子” 的說明,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孟母作為民間懿范(母親典範) ,受到多個帝皇追加封諡,在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

自南宋之後,《三字經》經過明朝、清朝學者修訂,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還是排在前面,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被誦讀至今。孟母受到廣泛尊崇,其主因,如明朝山東監察禦使鍾化民的《祭孟母文》上所稱讚: “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子之聖即母之聖”

孟母逝世後,與孟子的父親合葬于鄒城北25裏的馬鞍山麓,後人稱該林地為“孟母林” 占地578畝,林東遙望孟子林。孟子故里鄒城市,至今保留著馬鞍山為孟母墓、鳧村為孟子故居、孟廟內孟母殿、廟戶營三遷祠等。
子墨敬上
20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