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忠信

君子重忠信

忠信是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特别看重的,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言论忠实可靠,行为笃实恭敬,这样即使在异国他邦也能行得通;反之,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

忠信就是一个人的通行证,是立身之本,不忠不信,寸步难行。

忠信也是君子治国安邦所依仗的大原则。

–口德:君子之言—9

子墨 2022-12-17

2022 年孔诞

孔子的誕辰

孔子的誕辰
我們採用八月廿七日

孔子誕辰天象 太白出高 五星出東方。
西方格里暦西元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區漢代古墓中發現了漢代織錦,織有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 利中國。

《漢書 宣帝紀》載:神爵元年 秋,後將軍充國言屯田之計。

《漢書 趙充國辛慶忌傳》載: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將軍急裝,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複有疑。

《漢書 天文志》載:晨星,殺伐之氣,戰鬥之像也。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夷狄敗,中國勝;與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中國敗,夷狄勝。

漢織錦天象為黃帝二三九七年庚申歲九月二十一己巳日,太初暦漢宣帝神爵元年九月己巳,儒略歷逆推西元前61年11月9日前後。第二年趙充國大敗西羌,宣帝賜將士織錦。

《春秋公羊傳》載孔子誕辰為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為魯新暦周正(建子)十一月二十一庚子;《穀梁傳》記載的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為魯舊暦殷正(建醜)十月二十一庚子。

漢天文學者王笑東考孔子誕辰為黃帝二一四六年己酉歲夏正(建寅)九月二十一庚子日,儒略暦逆推為西元前552年10月9日。

孔子誕辰天象為太白出高,五星出東方,與漢代織錦五星出東方天象同。

孔子誕辰天象,太白出高,五星出東方。歲在降婁星次,是魯國分野。月離井宿。日躔氐宿,為兗州分野。

曲阜國學院從黃帝四七一三年丙申歲起,每歲於九月二十一祭祀孔子。

孔子出世後五百年,才有耶蘇曆,所以我們依舊保留農曆八月廿七日。今年是2022.9.22
子墨2022.9.20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 2574 週年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孔學研究會年年都會舉辦「三獻禮」祭孔。
今天是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紀念日。

孔誕大祭定在農曆八月二十七日,而不是西曆9月28日(孔子出世,未有西曆。

國民政府據孔氏家譜記錄,《史記》“魯襄公二十二年”和《穀梁傳》的“十月庚子日”,就是“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再根據“三正說”把周正“十月”改為夏正“八月”,把日干“庚子”換算成數字紀日“二十七日”,“魯襄公二十二年夏 正八月二十七”。

國民政府也定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為教師節,請曆法及考據專家把它換算為公曆9月28日(採用的是格里曆)。

夏曆八月二十七日這個日子也不準確,倘待曆法家研究。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七日2021.10.3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5)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5)

孔學研究會年年都會舉辦「三獻禮」祭孔。
後天是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紀念日。
由於疫情影響,明天早上10:00am在書院舉行簡單祭禮 。

孔子晚年回魯國
孔子為了推廣仁政,56離開魯國顛沛流離14年週遊列國。

在西元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整理古經。

在西元前483年,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
前481年,顏回先他而去世。
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西元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曆3月9日,格里曆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
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孔子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五日2021.10.1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4)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4)

孔子的青少年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

• 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
• 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

• 19歲時孔子為魯國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
• 19歲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 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
• 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19]。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韓愈《師說》有語:「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

• 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四日2021.9.30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3)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3)
孔子的相貌
孔子出生,相貌奇持「首上圩頂」,名「丘」,即是來源於此的說法。

唐朝司馬貞認為:「圩言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孔子頭頂中部有凹陷。

清朝陳立相信此說,「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

史學家錢穆在《孔子傳略》中也持此說。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據中國度量衡條,西周一尺約19.1公分,八寸為一尺,則孔子身高約186公分;戰國時期為一尺23.1公分,十寸為一尺,則孔子身高為221.76公分。以魯尺當遵循周禮而言,則《孔子世家》所載之九尺六寸,當為186公分。)被後世稱為「長人」,這是孔子父親的遺傳。據《左傳•襄公十年》曾記載:孟獻子曾稱讚孔子父親叔梁紇能力舉城門,說:「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像老虎一樣有力氣』的人。」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三日2021.9.29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 2574 週年 (2)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 (2)
孔子為魯國人,遠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後,他的祖先分封到宋國。

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為宋國第二任國君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閔公,十一世祖弗父何讓位給弟宋厲公,拜為宋國上卿。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災逃到魯國的鄒邑定居,作魯國的大夫。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居於魯昌平鄉鄒邑,為鄒邑大夫。
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
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由於男女年齡差距太太不合當時婚姻禮制,史書稱為「野合」。
魯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孔丘。顏徵在曾私下到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二日2021.9.28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 2574 週年 (1)

至聖先師孔夫子誕辰2574週年(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生於西元前551年,推算為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卒於前479,年壽73歲。後人視孔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晚年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是華夏民二千五百年來的思想主流。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

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
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于師襄。
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時有名學者,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
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
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嚮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曾周遊列國,宣傳他的「仁政」,未受到重用,遂回到魯國,不再求仕,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禦、書、數)者七十二人。

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宣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子墨 辛丑年八月廿二日2021.9.27

慶祝孔子聖誕 5

今天華人自許的字教為“儒、釋、道”儒是指儒教(應視為儒家的教化)。釋是指佛教(是指北傳佛教,教義儒道化了)道教(是指張道陵的道教,民間更多是拜拜神,很少人觸及老子的道教)。

無論是釋教或道教,生活上都是儒化(耶教、伊教徒才真正要排斥儒去華化)。

今年2020年時中華民族的轉折點。

世界迫使中國人回到中華文化上,重新接受自己祖宗祖先的文化。

我們海外華人感受最深,任何一個小國小民族都可以欺侮、排華。除了貧窮(不一定)被欺的理由,沒有自己的文化。拼命要以西方文化為自己的文化。沒有自己文化,任何人都看不起。

崇洋成爲華人/可能包括中國人的唯一生命方向,認爲世界最好,最有希望。

如今,疫情發生暴露了所有文化的底子。西方包括東方的印度都拿中國人來開刀,把期望當西方的才夢打破了。斷絕了黃皮膚無處可躲,無處可去。

趁孔誕2572週年之計,可能有些人必須“回來”!

祝大家聖誕快樂,福慧皆增。
子墨敬賀
2020/10/15

慶祝孔子聖誕 4

咋天在孔研會舉行了孔子聖誕儀式
祝大家智慧如海

孔子不只是中華民族第一聖人,也被西方承認為第一人(美國編寫,對人類最具影響的人,第一位便是孔子)。

1988年1月,當代三份之二的諾貝爾獎得主,共七十五人聚會巴黎,召開第一屆“面向二十一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會議為人類面向毀滅的災難,提出十六個範圍的拯救論述。
其中結論之一寫著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四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提出的人類共存理想,許多是世界各種文化之中所沒有的,可能也是信仰森林法則的民族沒有辦法想像及實行的。

附上一篇“文明信仰”的短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開始去瞭解華人/中國人在這個地球上是什麽樣的人類!

生為中華民族不祭孔子,大概沒有神靈可祭了!

是災?是福?
自從1901年開始,我們不再讀自己的經典,盡心盡意要數典忘祖。
西化一百多年,搞到現在有些四不像,裏外不大像人。

幸好骨子裏,我們還是有“儒家人”的氣息,因爲“文明的信仰”是流淌在血液之中,與我們的生命是同體的;
假如拿掉這一個,永遠不能再恢復“中華民族”了!
今天,無論如何想出賣自己的靈魂,世界也沒任一個種族會收留,真正成爲游魂野鬼。

祝大家聖誕快樂,福慧皆增。
子墨敬賀
2020/10/14

慶祝孔子聖誕 3

今天是孔子聖誕2572週年紀念日,本會在會所辦個小型禮敬活動。

中華民族以“文明信仰”為信仰,祭祖是最重要的活動。而族人領袖要祭天祀地。

祭拜天地是以“三獻禮”為最爲隆重的儀式。

孔子逝世後,人們以「至聖先師」之敬,祭以“三獻禮”——稱爲「釋奠禮」。

歷代帝王除了祭天祀地之外,另一個大型禮拜就是「釋奠禮」了。

「釋奠禮」儀規,各朝各代都有繁簡,但是,共同點是“祭之以文” ;祝文、禱文、祭文及樂章。

我們採用的釋奠禮是以明朝為版本。簡約如下
一、迎聖
二、初獻禮
三、亞獻禮
四、終獻禮
五、飲福受胙
六、撤豆
七、送聖
八、望瘗

今天是孔子聖誕2572週年。
祝福大家聖誕快樂,福慧增長。
子墨敬賀
2020/10/13

孔學研究會禮敬至聖先師孔子

孔學研究會禮敬至聖先師孔子
庚子年(2020)八月二十七日在孔研會禮敬至聖先師孔夫子2572週年紀念。
通讚:子墨老師
獻禮生:子俗、子墨、清和、京蓮、惠梅、偉愷

禮儀
1.上香
2.唸誦《大同》篇
3.上香
4.供茗
5.獻供
6.禮成

子墨報告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