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孔鯉父子 – 周思維

2018/09/03

孔丘(約西元前551年-約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兼哲學家,為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儒家的思想(仁義禮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

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孔鯉出生。孔鯉(前532年-前483年,享年50歲,比孔子早4年去世),名鯉,字伯魚,述聖孔伋之父。孔鯉出生,魯昭公派人賜予鯉魚,孔子對國君的賞賜感到榮幸,便取名為孔鯉。

《論語·季氏》:「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孔鯉過庭受教、學詩、學禮之事,被後人傳為佳話。

《論語·陽貨》: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面對著牆壁站著,就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孔子謂伯魚曰:「鯉乎,吾聞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唯學焉。其容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後裔者,豈非學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學。其容不可以不飭,不飭無類,無類失親,失親不忠,不忠失禮,失禮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飭也;近而愈明者,學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葦生焉,雖或以觀之,孰知其源乎。」

《說苑·建本》:孔子曰:「鯉,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則無根,無根則失理,失理則不忠,不忠則失禮,失禮則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逾明者,學也。譬之如汙池,水潦注焉,菅蒲生之。從上觀之,知其非源也。」

學詩學禮趨庭時,君子遠其子女思。

不讀周南猶面壁,無能所見無能知。

其容不飭不為學,有若汙池雚葦姿。

孔聖儒家重聞達,淡然親子禮儀師。

今人論語來研誦,道統精神傳續宜。(上平聲四支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