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之后,《乐经》失传了,“六经”好象就成了“五经”;五四之后,学术界接受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的说法,又加以歪曲,而把“六经”都当成了“历史书”,言外之意也就是说,“六经”根本不是“经”,而只能当成历史资料来研究,没有什么经典性的指导意义。
一直到现在,学术界仍然在坚持此说。因此,《易经》成了卜筮记录,《春秋》成了“断烂钞报”,《诗经》成了“诗歌总集”,《书经》成了“记言的历史散文”,《礼经》基本上连提也不提了。五四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们要使从西方引进的“民主”、“科学”在中国立住脚跟,所以,必须把华夏民族历代传承并非常尊崇的“经”贬低下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诗经》。
当我们把《诗经》当作诗歌总集之后,它就与一般的诗集没有什么两样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推翻了两千多年来对《诗经》的注解,而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解释。比如第一首《关雎》,再也没有了“经人伦,成教化,敦风俗”的作用,男女以德相配、男女各自尽职尽责、夫妻和谐、修齐治平的意思全都没有了,而成了提倡自由恋爱的普通诗歌,使我们觉得三千年前我们的经典就在提倡自由恋爱!当我们把“六经”从“经”的地位上贬低下来之后,华夏民族也就再也没有了“经”了,再也没有“圣人”了,于是,华夏文化也就分崩离析了,反传统也就成功了。所谓“经”是与“纬”相对而言的,当我们织布的时候,经线是贯穿始终的,但纬线却可以不断来会穿梭变换。华夏文化没有了“经线”之后,我们的文化还能不断吗?因此,华夏文化要复兴,就必须恢复“六经”的“经”的地位,用来贯穿我们民族的任何朝代!
澄清对孔子的错误认识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儒教论坛 http://bbs.rujiao.net,原文地址:http://bbs.rujiao.net/read.php?tid=1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