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之路

我們的文化之路

在坊間有一些講述中華民族「歷史」的口語,形容中華文化近代幾百年的不幸遭遇。這樣的口頭話是太簡單了,但卻也表現出一定的實事!

~ 元朝之後沒有雄風。蒙古人入侵中國,是以屠殺和暴虐統治,帶來中華民族巨大的人文傷害!

~ 明朝之後沒有文化。明朝統治期間,腐敗浸蝕嚴重,精神面貌不復往昔的堅毅。

~ 清朝之後沒有漢人。滿清人侵略(入關) 中國 ,屠城開始,剃髮易服;留髮不留頭,消滅漢文化!把最能幹的頭腦全拿來研究古書,不思考人類的未來,培養奴才。中華民族全民進入貧窮、成為病夫,任人欺凌。若以鴉片戰爭,清朝道光二十年,西曆1840年計算,這種活得不如豬狗的日子,有二百年之久;中國人自此以後,活著只是求個生存,講不上人的尊嚴。時至今日,我們見面的打呼是「吃飯了嗎?」「吃飽了嗎?」,大漢雄風失去了,漢奸輩出了!

~ 民國之後沒有經典。民國政府全面西化,立法禁止讀經,不允祭孔,甚至嘗試要清除中華節日與習俗。”要消滅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臷它的语言;要消頁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们的學校裏下手。”毀了尊師重道,至今120年了。

~ 人民之後沒有道德。人民政府以猶太人的一本學説做為治國之本,進行消滅中國文化,鏟除文化人,摧毀文物古磧。企圖澈底西化,結果漢文化盡失,西文化未能得到。中國人是站在「人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死傷枕藉,道德盡失,至今一個甲子了。

後來韜光養晦,摸著石頭過河,才回到正常的生活路上。給中華民族一個安定的環境,一定可以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不講“道統”很久了,沒有了這個文化身份,就沒有了核心思想的燈塔。沒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很多人在國內學成了,或是賺了錢就往外國溜,一點也不奇怪了!

中國人要延續老祖宗幾千年未曾中斷的智慧,是世界上所有文化中唯一源遠流長至今的文明。
子墨 2023.12.4

雋永的文化

雋永的文化

中國最新考古發現,中國文明可以上9,000年。
中國浙江省義烏考古,所發現的墓葬,這個屍骨被測定是八千年前的人了。

最有意思是他抱的那個彩陶。有彩陶就是說明人類的文明程度相對比較高。這個彩陶有九千年了,這個彩陶的陶罐是用於那個時代的農業。

陶罐是用來盛糧食啊!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相當高度的文明,上溯到最更早了,就是至少是可以到九千年了。

如果我們要是再看其他的考古發掘的材科,中國最早的稻作農業也就是說我們的先人馴化野生的物種,野生的草,稻子,那是在12000年前。

「五千年文化」的形容被嚴重短估了!

• 六經的《易》文獻所記載,以伏犧為始祖,經炎黃、堯舜、文王周公,至西元前五百年,老子孔子時代、百花齊放(這是奇異的五百年,東方西方皆出現許多偉大聖哲)之後,一樹傳二枝,儒、道各自茂盛。儒家學說逐居於中華文化主殿,以“仁義禮智信”為安身立命,但是,凡我們華人皆具有諸家思想於一身。

• 孔子繼承並重述殷、夏、商、周,四代三千年文化,再傳二千五百年,以孔子為中轉點,就是常常所講的「上下五千年」。儒家文化影響至為深刻,主導中華民族的文化體糸。

• 儒家思想是華夏民族文化“總統”,它不僅能與時俱進,還能與各種不同的文化並存。科技日進千里、物質文明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它肯定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以“道、德、禮”體系的行教達至的人與自己的平衡,人與人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乃與大自然關係的平衡,正是彌補當下社會的欠缺。

• 這不是中國人一家之言,也是世界頂尖學者的看法:
在1988年正月,當代三份之二的諾貝爾獎得主,共七十五人齊聚法國巴黎,探討人類的前途,發表的文獻,其第一段便這麼講:
“人類若要在二十—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到二千四百多年前,吸取孔子的智慧”。
這種憂患的呼吁,直接給我們明確的訊息,更給本土百年反孔者的一記棒喝!

華夏文化將必定會在「世界走進死胡同」的當兒,振興煥發,扮演和平建設的主角!
子墨 2023.12.1

中元節

中元節
農曆一年分三元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诞辰;乃庆元宵,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诞辰;祭祀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水官解厄。洞阴大帝诞辰;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先秦傳統陰陽五行觀分別,春少陽、夏太陽、秋少陰、冬太陰。寒季是陰,暑季是陽。南是陽,北是陰。純陰之鬼與冬、寒、北之陰相對應。五行之水氣開始顯現的時間正是申,即七月。水氣,于七月開始活躍,十一月達極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應地,純陰之鬼正是在七月開始活躍,十一月達極盛,次年三月沉寂。

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四时祭祀先祖,其中有迎秋、秋尝、秋祭等风俗密切相关。

秋天之神為白帝、主殺伐、為死神,在秋天到來的七月份迎白帝、祭秋神。

因此民俗上即是三大鬼節的出現:七月祭鬼節,十一月寒衣節,次年三月清明節。故俗語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中元節在梁武帝時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

清乾隆《普寧縣志》言:”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時間,迎秋、秋嘗與秋祭之俗逐漸在民間形成了七月為神鬼之月的俗信。 

農曆七月是下半年的開始,陰陽消息為「否」卦,三陰爻迫消陽氣,陰增陽退,正是交接之時,陰靈在些時能夠和陽間溝通,所以陽人借此時舉行祭拜和超度。

後來,這種習俗逐漸演化為視整個七月為祭鬼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中元节举行各种仪式,如放河灯、烧法船、拜忏、放焰口,等法事,為亡魂赦罪,減輕罪苦,希望他們早日安息。普度没有归宿的鬼魂,满足其出行,转世的要求。

農曆七月初一 ,鬼門關開放,凡是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可以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子墨2023.8.30

夫子書院~陶瓷制作

夫子書院~陶瓷制作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
夫子書院~陶瓷制作

親自制作陶土學習作品,如杯,碗碟,筆洗,墨碟,建盞或小藝術品等☕🍵

來了解和體驗一件陶瓷器物創作的整個制作過程,而非只是欣賞最後的陶器的形態。如此细腻觀察且有講究藝術的制作,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歡迎大家,同學、父母和孩子(小學以上)一起参加。

日期可以選擇参加2023年8月的一堂課在
20日 星期日
或者
27日 星期日

時間:9.00am-1.00pm
費用:每人 RM150 包括
– 泥料及燒製費用
-可带回一個成品
-柴燒或氣窑
-灶窑坊

書院地點:2,Jalan SS 25/10,Petaling Jaya,47301,Selangor

報名請點擊 https://wa.link/fjizcx
whatsapp 01116366114

子墨敬上
2023.8.7

墳墓

墳墓
墳的意思是土堆,墓是逝世人的住宅。
今人有怪論,也可能是外道的人反對土葬。說:「死人建墳墓便是死人霸活人地?」
這是想多了!

自古以來,都把墳建在荒山野嶺中,這些地方是不適合住宅,也不適合耕種的地方。
古人的這種見解(規定),今人反而沒這個智慧!

入土為安,是華夏民族的生死觀,魂歸陽天(虛空),魄回陰大地(入土);
身體腐爛了,和土地合一,也就是成為土地的一部份。(所有動物屍體都是如此)

今天中國人受西化而平墳,受印度化而火焚。
只要死者真得能“魂安”,那是個人自由。

我們認為祖先是我們的源淵。
有墳有墓,將來讓子孫記上一代兩代人,
如此恩恩相續,延續孝道,
也算是中華文化一課!
子墨 2023.3.30

28年前開始辦“兒童讀經”

28年前開始辦“兒童讀經”
這是一段相當長的經歷,得到的經驗供大家參加。

一、課本選擇《三字經》,是因為《三字經》內容很全面性。一個孩子建立起“文化觀”,才能改變其素質。建立“文化”,是要有全面性的內容互輔互成的。

二、要講解,要講故事,而且要具備興趣盈然的技巧,從“教育寓於樂”中熏陶。
讀/背經的方法,對小小孩子可以行得通,他們背得流水般,可以滿足大人的要求。
但不久,孩子長大了,就會討厭這種學習行為。
背/讀並不能讓他們明白內涵,和烙刻文化的素養,反而換來“厭惡”。

我們得到孩子母親的回饋,孩子曾經讀經,背得滾瓜爛熟的,當長大,有八成以上有這種“厭惡”的感慨!

夫子書院定期主辦「青少年經典教育和田野活動」
請聯絡WhatsApp +6011-1636 6114
子墨 2023.2.28

中華文化困境

中華文化困境
經過百多年的自殘;用猶太人思想為治國方針,為教育內容,幾代人吸收的是純西方思想,因此培養了忠心於歐美,響往歐美成了必然現象。

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只是一些生活上的習俗,稱不上根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破破碎碎,所以會出現反中媚美,賣族求榮,滿口賊論,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中國大陸經過最深刻的文化毀壞,假如還有恢復的希望,那也要幾代人。
海外華人也是糟透,只是出於自願。接近回教便回教化,接近基督便耶穌化,近黃者黃,近青者青,就是越來越遠離中華文化。

總之,內外的Chinese都爭相要把別人的文化(持別是歐美文儀) 做為自己的文化,成為四不像,被無情排斥,也心甘情願,甘之如飴。

最令人傷心和痛苦的事,近日歐美對Chinese的歧視,甚至把服務幾十年的人當間諜抓起來,直接說「中國人,我們不要你!」,

對這些一世人都處心積慮對自己祖宗、中華傳統、中華文化大加謾罵、羞辱、抹黑、否定……的人,情何以堪!

可惜這一類人不會華語華文,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中華文化。
不然可以叫他:
請聯絡夫子書院,WhatsApp +6011-1636 6114,
我們一起來學習經典,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
我們有堂課,也有線上上課。
子墨 2023.2.22

華人要有書法的認識

華人要有書法的認識
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文字藝術。被譽為:
無言的詩,
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
無聲的樂。
文字書寫藝術,分為硬筆和軟筆兩種。軟筆就是毛筆。

毛筆寫字,心靈手巧的鍛鍊:
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

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
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
結構字立形,相安呼應;
分佈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
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書法班由黃幼鲸老師親身指導。
凡有意報名者,請聯絡WhatsApp +6011-1636 6114,了解更詳細情況。
子墨2023.2.19

中華民族新年的意義十九 – 大年十五元宵節

中華民族新年的意義十九
大年十五元宵節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的節期,花燈展是主題,漢代一天,唐代為三天,宋代長達五天,明代自初八點燈一直到十七夜才落燈。活動發展: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百戲……內容;
猜燈謎:元宵節特色活動。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文娛活動。

元宵節,上元節
上元,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穿著節日盛裝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登城,能祛病延年。

農曆正月大年初十五(西曆2023.2.5)
子墨祝福

圍棋實體課 招生

圍棋實體課 招生
非常鼓勵親子一起學習

2023-2-4, 星期六 開課
8.00pm-9.30pm
地點:2 Jalan SS25 /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主題: 圍棋不只是人們生活中的遊戲,更具備有教育和啟發智慧的作用。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男女老少皆宜。

報名請點擊
http://wapp.my/01116366114/ 報名圍棋課。
羅老師 018 6681788

主辦: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
馬來西亞圍棋研究會

子墨敬上
2023-2-4

書法班招生!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
書法班招生!
(日期已更改,敬請關注)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几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

為了傳承與發揚中華文化,培養大眾對書法的興趣以及提高藝術素養,我們邀請黄幼鯨老師担任指導,黄幼鯨老師熱愛書法,多年研究與學習,不僅書法精堪,教學法亦具心得,對於初學或有根基者,都是個出色的指導老師。他現任馬來西亞書藝總會全國評讅主任。

有興趣學習書法的朋友,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與。

日期:04.03.2023 (開課)
時間:每逢星期六 (下午2.30 – 4.30)
地點:孔研會夫子書院
2,Jalan SS25 /10
47301 Petaling Jaya,Selangor 。
導師:書法家黄幼鯨。
收費: RM280 (10堂課),如果親子參與,第二位以及其他學員每人收费 RM230 (10堂課)。

報名請點擊 https://wa.link/qxm0wu
whatsapp 01116366114

子辰敬啟
04.02.2023

中華民族新年的意義十八 – 大年十四

中華民族新年的意義十八
大年十四
正月十四是「過年」最後第二天,為明天元宵節「試花燈」。
這一天的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拜臨水娘娘等。

拜臨水娘娘:今天為“臨水娘娘” ,又稱“順天聖母”誕辰。臨水娘娘唐朝人姓陳,是婦女保佑的神仙。
喝亮眼湯最有效,將麻餈切成小手指般大小的一條條,青菜合二為一,下鍋煮熟,民間傳統的亮眼湯。

中華民族地廣人稠,歷史悠久,節日紀念日眾多,其中四大傳統節日,是新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新年、端午節、中秋節是來自太陰曆。新年正月初一、端午節五月初五、中秋節八月十五。
清明節則是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

今天也是立春。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即太陽到達黃經315°之時,北斗指艮,春天之開始,舉行迎春禮,祭春、演春、鞭春、咬春。
民俗今日舉行攝太歲。

農曆正月大年初十四(西曆2023.2.4)
子墨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