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政教實行同化華人的政策,華人維持華教、舉辦傳統文化活動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把文化深層意義普及到民間,更是面對主觀客觀的阻力。長期西化,唯歐美馬首是瞻,不只自己不知有五千年文化,外族也真得認為華人沒有文化,才拼命追求西洋文化。
幾代人受到長期壓制,不少華人產生自卑的自然反射,遇到種族沙文言論,不敢愈越,靜若寒蟬,不敢呼喚自己的靈魂;有機會當官,便急不及待,表現更加反華,以取悅外族。……有華人爲了“即得利益”,更是不遺餘力反孔批孔,會用很多堂皇的理由來打擊,成爲傳播傳統文化的大阻力──弘揚儒教,有更多的困難要越過。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自從1994年成立以來,辦了多項活動來遷就促進,至今增加到四十四項了;爲了振興華夏文化,希望據各種不同方式的內容,除了吸收更多青年人參加,同時可以讓文化深層意義普及到民間,彌補二百年的缺失。
母親節就是一項成功的例子
世界各國(西方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親節和各自的内容,我們過的母親節是跟隨“美國母親”,就是每年西歷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講起“美國母親節”,那不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是一件悲慘的紀念日。1876年美國的婦女還在悲悼南北戰爭死去的孩子。安娜•查維斯夫人(Anna Jarvis)在禮拜堂服務,美國國殤紀念日,悲悼南北戰爭的死者,立願創立母親節,紀念和讚揚所有的母親,至到她72歲逝世也未實現,女兒安娜繼母志,努力呼籲。1913年5月美國眾議院通過成立,1914年正式命名,並訂定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所以用“母親節快樂”來互相祝賀,並不太恰當——母親為自己孩子戰死沙場,何樂有之?
每年西曆5月第二個星期,和孟子誕農曆四月初二日很接近。我們開始過母親節還是用美國母親節的日子,(在2004年)鼓勵大家過母親節的時候一定要講孟母的故事,表演孟母教子的故事。確是很有效果,大家熟悉孟母教子的故事,很有親切感,變成親子教育的活動,也鼓勵單親媽媽提起孟母的勇氣。
孟母日,母親節
1. 寡母單力承擔養家教子的責任,對現代單親家庭,起著很好的鼓勵作用。
2. 要有“家貧子讀書”的信念,越是困苦越應該自愛長進,才能改變一生。
3.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教子:勉學、仁慈、孝德、勵志、敦品、明理、希聖希賢。
4. 教育要始自懷孕、幼時,重視良好環境的塑造,言傳書教身教兼備。
5. 孟母克苦盡心教育,孟子自愛勤學,就算貧苦的環境,終竟能成就聖人大業。
孟母懿範:
(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二)孟母三遷的故事
(三)斷機教子的故事
(四)買肉啖子的故事
(五)孟子責妻的故事
(六)孟母為子解憂的故事
2007年再進一步,母親節以“孟子誕”為慶祝日期,間接慶祝孟子誕,也同時推動“敬茶禮”;自此,母親節和“跪拜敬茶禮”連係在一起。
提起“敬茶禮”,第一次推展宣傳出現不少外來攻擊的雜音,因爲我們要求孩子給父母及爺爺奶奶敬茶時“跪下來”!
“跪”成爲被攻擊的主題,什麽“跪是奴才的作風”,指責孔研會推動奴才文化!“膝下有黃金”,指責我們鼓吹“封建”“殘渣”!什麽毒草化教育、毒害孩子……不一而足。
我們也費了不少唇舌,用了不少心思回應。舉西方宗教的教宗下飛機後跪下來親吻土地,我們拜祖先拜神也有跪下來……不只是生“敬愛”心,而且還會讓關係馬上接近上了,跪的對象對與不對的問題。告訴所有孩子,母親在他幼小的時候何止跪下千百次來抱起喂奶……呵護。若是一個能夠敬跪父母,跪拜祖先,跪拜天地的民族,將來它的人民就不必成群結隊跪在路邊討工資(還附有了相片),也不必因爲別人贈送一點物資,跪下來“答謝!”。
那一天,我們在禮堂舉行孟母節,參加的人很多。我們爲了不使一些“性格剛硬”的人不舒服,“跪下”是自由的選擇。結果,純樸的孩子,都在爸媽爺爺奶奶膝前跪下。當我們把杯子送到他們的手中,裝上香甜的紅棗菓汁水(我們特備了瓷杯,印上一個孝字,女孩用紅字,男孩用藍字),司儀感性報告“給父母敬茶!”很多家長已經不禁落淚了。後來的回饋,父母子女之間的隔膜被打破了!
孟母節
~ 不知不覺把美國母親節稱爲“孟母節” 。
~ 講孟母的故事,人人熟悉孟母三遷。
~ 少女生了孟子而成為“母親”,雖稱“孟母節”實爲慶祝孟子誕。
~ 孟子誕辰為農曆四月初二,用農曆(洋化而看不起自己幾千年的夏歷)。
爲了推廣“敬茶禮”,我們還舉辦了集體生日會“ 旭日百花顧春暉”。對於“生日”我們的觀點不同。
一、一個女生可以成爲母親是人類偉大的事,是女性的大喜事,更是家庭的大喜事,不是什麽“母難日”;母親生育子女是天性,是人性,任何存在的動物皆是如此!
二、生日可以切蛋糕,但不鼓勵 “點燭吹燭”,犯了忌頭。我們只有在出殯前,棺尾的燭火做“吹燭拔蠟”,把點亮的蠟燭吹滅,拔起丟掉,代表一生到此結束了,怎麽可以用在生日上。
十多年來,華社各社團也舉行慶祝孟母節,也舉行敬茶禮,雖然各有自己的花樣,宗旨相近,這就是“成功不在於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