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以振興
「文明的信仰」為宗旨
2020/4/25 子墨再修飾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自一九九四年開始,鬆散活動至到有計劃性組織,經過一段時間醞釀,由弘揚儒家學說,提升到恢復傳統文化,再昇華到振興「華夏文明信仰」。
華夏民族具有最崇高的「信仰」,可是許多人誤解「信仰」二字,認為西方的「阿伯拉罕(希伯来语: Avraham)式的宗教」才可以稱為「信仰」,華夏民族的思想體系不配稱。有這樣的弊病,主要是對自己的文化信心不足,一切文字定義都唯洋是從。
世界上約有三份二,42億人是「一神的信仰」者,「宗教」二字便是以「信仰萬能的一神」作為定義。另外約有十億印度人,他們的信仰是另外一種體系,認為生命為宇宙的縮小,以另一個角度分析人有另一個不滅的「我」,教義玄奧,非常繁瑣,他們認為除了印度人,不適合其他種族,的確如此,要弄清楚所用的字彙詞義,非印度人莫屬。我稱它為「奧義的信仰」。
華夏民族的「信仰」是獨一無二,而且淵源久遠,是人類最早而且未曾中斷的「信仰」,體系獨屬一格,除了華夏民族,其他族人實在無法理解。雖然近代百年來,華夏子孫想盡辦法去掉她,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被消滅,以隱性信仰論,亦有十億的人口。
過去二百餘年,滿清統治政策長期進行去漢化,中葉開始治國無能,政治腐敗,造成國衰民弱。貧窮使人們失去教育機會,陷入文盲失智狀態,求生存佔了生命的所有時間,根本無法知「道」!
本來百年已經非常積弱,在一世紀前又受到西方炮艦入侵,人民吸毒染習,隨著日寇十年屠殺,受到無盡的欺凌,更是水深火熱,活得不如狗。有識之士求政改迫切,心生偏激,同時也怨恨祖宗的傳統文化。認為毀掉中華文化,擁抱西方,可以救國救民。
1901年,民國政府停止教育的讀經,這是一個終止華夏文化的轉折點。到了人民政府時代,國家以一個德國籍的猶太人思想著作來代替「九千年」的文化,變本加厲,以群眾暴力摧毀祖先文化,幾乎連根拔掉。中華民族經過一甲子兩代人去中運動。至到最近三十年來才開始有反省,但是,經濟打拼壓倒文化振興,成為經濟動物。
這一代人不會寫、不會看書寫文章的文字「文言文」,只懂得「口語」文字,因此不能閱讀古書典耤,攀不了祖先的智慧。近代的讀書人(學做君子)非常崇洋;崇拜西方文化,以去中為能事,無從理解祖先所說的「道」理,「天道」的學問更談不上;中華民族是「失道」。
華夏文化 – 從“象”學認識
華夏文化是從“自然”發展出來的。“自然”就是理所當然存在 ,“如是”長存,永久在那兒,可以看到她的狀態,她的表現;“狀態表現”就是“象”;中華文化的内容就是從“象”那兒,演繹成爲“生活的學問”;實實在在的“自然”,沒有虛假的“象”,就是華夏民族的思想泉源,因此,可以形容這個文化為“象學”!
漢字的創造,就是取自天地間的“象”,以圖形的“象形文字”演變,甲骨文 、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歷史源遠,字形逐步脫離具體形象,但其結構皆可以回溯“象” 的根源。華夏文字,字字有其發展規律,讀漢學有個「文字史」科目,也是獨一無二。
思想性的例子:“自強不息”就是從自然的“象”之中提煉出來的!“乾,元、亨、利、貞”產生了華夏民族的“龍”性“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其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法天地就是“文明”的行為。“文明”一詞,《易經》山火賁卦的《彖》辭有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尚書•舜典》:“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由此可見,華夏的「文明」是以天地的自然「行為」為依據,讓天地間一切萬物皆能在「光明正大」相照之下,平等公正地共同生存,彼此都可以依自己的本性生存下去及生衍繁殖–人類能夠共存共榮,具備「各正性命」「成性存存」的思想與行為才稱得上「文明」。
華夏文化塑造了華夏民族
了解華夏“象學”文化,符合天地之道,符合時空,就是最完善的人文素質(《易‧繫辭下》天地交道,貞觀也);這就是「以天地為心」,“貞觀”的心態就會鞏固。這就是“文明信仰”!
傳統華夏民族的思想體系,即是「道法自然」的「天道」,自古以來就是以「道」為核心,以它為「生命的意義」,以「道」為生活指導,以「道」為終極歸依;「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繫辭上傳第五章》。這就是“文明信仰”!華夏文化塑造了華夏民族。
古人以道化成理的方法,「道」化為文明之理,人類為了落實文明,就依「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好生原則落實實踐,幾千年來在時代轉轉,追求人和之下,把根本性的「好生之德」,衍生出各種對治的細則,共有二十多個德目「仁、義、禮、孝、悌、智、信、忠、恕、直、勇、節、溫、良、謙、恭、儉、讓、寬、敏、惠、誠、廉、恥、和、平……等等」。
完成了「德」,「道」就達到了;又如何完成了「德」?則要以「禮」的履行!把這個糸統寫下來就是「道←德←禮」;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敬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們可以「克己復禮」。
文明的信仰
我們的信仰就是「文明」!最高尚的德性是「好生」,是「道」的本性,因此「天地之大德曰生」成為文明的原則,設立的「德」行以它為本,一切履禮行規是完成這個「大德」。
萬物各有不同;不同又能夠共存,必須「和」才能共生;萬物太多不同之處,要達到「和」的境界,談何容易;相處要「和而不同」,互相接受彼此有不同,從中求得「和」,故此形成了「禮」(履行的規範),而這個「禮」的原則是「以和為貴」,否則不能成立(無禮)。
人類的社會和平和諧,最低處要從孝道著手,「孝」是對三代人的要求,「上孝敬雙親,下養育子女」。有「感恩心」的人才會孝敬父母,就有可能發展到「老吾老及人之老」。護兒育子者,也有可能發展為「幼吾幼及人之幼」,可以再提升更高的層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逹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就專注傳播華夏民族經過數千年文化積累的結晶,是過去學生修學的功課,實踐幾千年,和生命生活成為一體,流淌在血液裡的智慧: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四藝“琴、棋、書、畫” 。
人類要繼續生存下去,一定要如此的「文明信仰」。我們應該終身奉獻在這個偉大的事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