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家庭
子墨-2020-8-1再修飾
建設「讀經家庭」的理念是來自古人「書香世家」的家風,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便知道「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的方法,最直接最有效;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品格,而且從中學習到最好的待人處事態度,生活的應對進退和技能;古人的智慧教導我們趨吉避凶,知機寡過。
可惜,有的人福緣不足,只知消耗原有的「福報」,沒有能力在今世多添增一點新福。就好像說「學」這件根本增福的事;有多少人會自動自發抽點時間讀書;讀華夏闡揚「道」、與「道」相應的書,更是一件困難的事。
很少人能夠把學習放在生活中重要的一個位置,往往只是因爲有吃喝玩樂的活動,拒絕/放棄學習的機會。尤其是賺錢理由的忙碌,一句“不得空”便把「添福」丟掉,不參加學習的活動更不看書!面對苦難臨頭,遲了,只能呼天嗆地埋怨!
這次疫情的暴虐,不知道有否給人們一點啟示。
政治下一道命令“行動控管”,不能出門,不能開店,連工作也停止,賺錢全給中斷了!一不小心,罰款1,000元,損錢反而更為確定!
好像資本主義第一代表的美國,隨便找一個理由,可以關掉任何一間公司,就算國際大企業,也一樣要“斷”掉賺錢之路。
看看那些“一道美麗的景色”的暴動,民主追求的人打破店面,搶光,順手放一把火。
今天2020/8/19,全球患疫者22,30,310,死亡784,319。看看這些數目字,而且還未到頂,不禁讓人想到,不患病不死亡才是“幸福”到。…………
原來“賺錢”是這麽脆弱的,經不起一點吹風草動,不是自己拼命努力可以決定的;“人定勝天”的賺錢雄心,好像不是那麽真實。但是生活是矛盾的,不去努力賺錢,生活就舍過不去,不能有光鮮的外表,三餐的山珍海味,想醉生夢死,也沒有那麽寬裕了……反而是唯恐怕家人餓肚子、孩子的學費。
一天拼命工作16小時,怎麽老是錢不夠用?遇到天災人禍,本來是風光志滿的大款,怎麽轉眼煙煙飛滅?
是不是要思考一下,用一點點時間來改善老是拮據的命運。古人說“讀書”“福德”是改變命運最佳方法,在這今天人人的頭頂上飄浮著天災人禍的時刻,考慮一下多讀書、多點經典學習,做一點服務社會的工作,給自己積集一點福報,添增一點吉祥!
習慣了一生不讀書、不學習,而耽於吃喝娛樂、無所事事,不思服務社會、不想造福的人來說,恐怕今生是改變不過來,那也無所謂了,反正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但是,還是要鼓勵下一代,讓孩子們明白,讀書、學習、文化自信、福報,才是命運改變之所在。假如連孩子也不懂,又空過了一生,就要等孫子了!
讓他們學習祖宗的智慧-經典;人生起步高!可以在你追我趕的競爭社會中,不會落後和被淘汰。還有另一點點的好處,可以間接告訴其他族群,我們自己是有文化的,不必以西方文化作為文化;因爲有了/懂得自己文化的!很快可以當了二百年的世界第二等公民之中恢復過來,少了一點排華受羞辱和死去!
幾年前,陳老師悲觀說,中國人是極端崇美崇西的人群,要建立華夏文化信心,我們扮演一塊「磚」的工作,要加強努力一百年,多三代人;世事無常,特朗普竟然用三兩年,就幫忙減掉兩代人的時間,如今中國人上上下下都願意、也正在正視「傳統文化」,此情不變,三十年後,華夏文化可以振興!孔研會的願望早日看到。
樂觀是一回事,努力不可鬆懈;振興華夏文化要從家庭做起 – 建設「讀經家庭」。
現代的家長越來越難爲,供屋供車,要找更多錢,把所有的時間全奉獻給生意和工作;太過忙碌,竟然忘記了“增添福氣”,增福添吉才是人生吉祥順利的最重要條件,不然拼命工作,結果還是捉襟見肘!
今天子女以父母為榮,將來父母以子女為榮。
當父母的莫不寄望孩子成才。為了教育費的準備,自己更加努力工,另一廂又給孩子增加各種各樣的補習,卻適得其反,造成孩子對“讀書起了憎惡心”,最糟的是,補習反而剝奪了孩子的“寶貴時間”,最後,又敵不過兩個貼身老師──電腦和手電。多數父母在“教育路上”敗下陣來!
物質文明很發達,難免精神文明缺乏;主流教育也順應這種趨勢,道德教育被擠出課堂,連一些可以啟發的藝術性課程,也大量減少。 形成由學校到家庭,父母到領袖,都以功利為教育觀。
孔學研究會的家長們,不願意失敗在“補習”和“網絡”之下,組織起來要建設“有溫情家庭” ,有兩代溫馨情的教育,以彌補主流的不足;不服輸又決定要做正確的事!成立了家長讀經教育班 ,為「讀經家庭」作設計。
建立家教:
- 父母提升親教子知識,重新建立正確的教育觀,
- 家教是孩子一生的奠基,
- 教育始於童蒙養正,
- 家長加強學習,促進身教言教,是孩子成才成人的要素,
- 從經典中汲取智慧,應用在家教之中,
- 提升自己,讓孩子“以父母為榮”。
家教的課程:
- 胎教:情緒、胎教、飲食、音樂、文化⋯⋯
- 幼教:1-18個月的孩子“不必鼓勵而學習”應該如何教。
- 兒童教育:應機逗教一孩子成長不可有過也不可不及。
- 少年教育:獨立思考的培訓,學習能力的鍛練。
- 健康家庭:飲食的健康,生活的健康,思想的健康。
- 兩代關係處理:婆媳之間、父母子女、老人與年青人。
- 家禮:彌月、入學、成年、婚禮、喪禮、稱呼。
- 節日: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新年。
- 社會的結構、宗教的認識、文化的歷史。
- 學習經典:大同、大學、學記、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