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為经典

《礼记》為经典

–丁鼎–

《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

“三《礼》”当中《仪礼》十七篇出现最早,相传是由孔子整理和传承下来的。汉代所谓“五经”之一的“《礼》”就是指《仪礼》而言。

而《礼记》四十九篇是西汉中期礼学博士戴圣搜集编纂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编,当时还不算“经”,故称为“记”。到东汉末期,经著名经学大师为其作注,《礼记》的思想学术价值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到三国曹魏时,《礼记》便升格为“经”,并设立了博士,取得了与《仪礼》《周礼》并列的地位。北朝时,“诸生尽通《小戴礼》。于《周(礼)》《仪礼》兼通者十二三焉。”这说明当时的学者重视并热衷于《礼记》之学,《礼记》成为当时士人的必读书;而《仪礼》《周礼》二经则很受冷落,较少有人问津。

唐王朝一统天下后,唐太宗有鉴于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而形成的经学混乱的局面,诏令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组织学者撰写《五经正义》,用以统一全国经学。孔颖达等人可能有鉴于《礼记》一书的思想价值高于《仪礼》,因而便将《礼记》升格为“五经”之一,并为其作“正义”(疏)。实际上就是把《仪礼》排挤出五经之列。从此之后,《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实际上正式超越了《仪礼》,完成了由《仪礼》附庸而蔚成大国的升迁之路。于是在唐代便出现了这样的学术局面:人们普遍重视《礼记》一书、“人皆竞读”;而《仪礼》一书,则较少研习者,“殆将废绝“”,以至于开元年间的国子祭酒杨场“常叹《仪礼》废绝”。

子墨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