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精神
尽管历经千年,孔子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虚心地重温一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孔子,用仁爱之心、虔敬之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点燃了文明的薪火,形塑了华夏的品格。
曾几何时,我们关闭了心扉,将孔子拒之门外;我们举起了板斧,将文明连根折断。我们曾经傲慢地以为,拥有了科技,不再需要人文;站在现代,不再需要传统。然而,我们错了。知识当然是力量,可一旦力量用错了方向,后果无法想象。因此,让我们回首25个世纪,去重温孔子精神,也许是有必要的。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仁爱精神。那是一颗与佛陀、苏格拉底等一样博大的心灵,胸怀天下,心系苍生。
他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倡导仁者爱人,珍视血缘亲情,重视人伦德性。他从生生之德中看到美善,他在克己复礼中彰显仁德。他赞美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他推崇“恭己正南面而已”的“无为而治”,他向往的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王道大同,而这背后,其所念兹在兹的无非是博施济众,天下归仁。
我们应该重温孔子的中和精神。夫子温良恭俭让,气象中和,宛如天地。夫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兼收并蓄,广似河海。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文质彬彬,智勇双全;进退得宜,动静有常。于传统,必言信而好古,实为寓作于述;于现实,多有批评讽谏,实出悯惜之意。
今人戾气充塞,怨懑弥漫,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何所致祥?如能心态平和,行事中庸,以此处人己物我之际,天地鬼神之间,方能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即便存在冲突仇恨,然“仇必和而解”。中和之义大矣哉!故《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宋逸民-
子墨 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