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家人
孔子十七岁之前丧母,守丧满三年,于是完婚成家。孔子在十九岁时到达宋国,迎娶他的夫人亓官氏,《史记索隐》也作并官氏。
关于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史书记载很少,但是由于《礼记·檀弓》中孔鲤为母亲服丧和孔子曾孙孔白不为出母服丧这两段记载,于是有孔子出妻的说法。
《礼记·檀弓》记载孔鲤在其母去世后一年仍在哭(“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孔子认为超过礼制了,孔鲤于是除服。
为母服丧本为三年,“期”(ji)就是服丧一年。
孔白(子上)不为死去的母亲服丧。门人问孔伋(子思):“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
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主持编撰《五经正义》,认为这里的“先君子”是孔子,是说孔子为出母服丧;但是在孔鲤为母服丧的注疏里,他又认为孔鲤是为出母服丧。
宋代以后,又有“先君子”为子思之父孔鲤的说法。
根据《仪礼·丧服》中“期者,父在为母,妻,出妻之子为母”,“期”分为三种情况:父亲健在为母亲,出妻的儿子为母亲,还有为自己妻子服丧也是一年,亦称为“期”。
孔鲤不是因为父亲出妻,而是父亲健在为母亲服丧超过一年,也会被孔子认为超过礼制。所以,孔子出妻之论,只是千年后孔颖达已降的学者的推测甚至误读,并非历史的定论。
公元前532年,即鲁昭公十年,孔子的妻子亓官氏夫人为孔子生下一个男孩。鲁昭公得知这个情况后,派人赐给孔子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谢国君的赐礼,把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贶就是赐予的意思。
孔子的儿子孔鲤同样在文献里记载不多。
《论语·季氏》里有“孔鲤过庭”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鲤是否在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导。孔鲤说没有,一次他趋步走过庭院,孔子站在那里,问他是否学诗、学礼,然后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言”是指交际言辞得体,“立”是指在社会上立身。
陈亢于是说“问一得三”,知道了学诗、学礼的意义,而且知道夫子没有偏爱自己的儿子。而孔子的后人以“诗礼传家”的典故作为自己的家训。孔鲤享年五十岁,在孔子七十岁时去世。留下一个儿子就是述圣子思(孔伋)。
孔子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他的弟子公冶长。公冶长虽然进过牢狱,但是孔子认为他并没有犯罪,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孔子和他的庶兄孟皮关系也不错,孟皮的儿子孔忠后来成为孔子的弟子。
孔子作为季氏属下的委吏(仓库管理员),同时好学不倦,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娶妻一年后,他儿子出生时,鲁国国君也对他表示祝贺,说明他在二十岁时已经成为鲁国的知名人士。
習子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