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邃」課程

「海洋深邃」課程
「5天4夜適耕莊-文化、圍棋、田野,生活營」中有一個專題課程「海洋深邃」,這是學校裏沒有講的課。

《詩經·小雅·沔水》有“沔彼流水,朝宗於海”。海洋的寬廣深邃,一直是人們的詩歌。

“乘船遠去的人,把黃昏交到我手中” ; “腳下的尺水也能興起大海的澎湃” ;

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去看海:然後“我收攏海的波紋,塗抹天空” 。

給孩子一次身心享受!

紫沛閣和孔研會主辦。咨詢:王老師 012 2997878 (適耕莊)。黄老師 012 2906593 (吉隆坡)。李老師 016 3888758 (吉隆坡)
子墨2023.2.25

簡述《孝經》(12)

簡述《孝經》(12)

《孝經》第八章: 以孝道治理國家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懽心,以事其先王。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懽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懽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古代聖哲的英明領袖,用「孝道」來治理國家,啟發人們天性具備父母親的愛敬之心,強化乃至伸延到也敬愛別人的父母。因此,培養出來的仁厚品質,對待附屬小國派來的使臣,不會失禮失敬,所以對待自己直屬、封疆的官員,公、侯、伯、子、男,更不會會有輕視或慢待了,莫說有失禮的地方。

以禮相敬,所以各國的諸侯就會欣然對聖王生起服從的心了,就好像事奉他們自己的先王一般。

管理國家的官員,連孤獨的鰥夫寡婦,不會有欺侮和傲慢的態度,何況是對待一般的下屬和人民呢?因此,能夠得到全國百姓的歡心,好像對待自己的祖先一般竭誠擁戴。

治理族人的家長,推展這份孝道的敬愛之情,下達到臣妾方面,對僕人女傭都不會失禮,何況是對待恩愛自己的妻子呢?如此行為的家長,一定得到家人的歡心,會以事奉自己親人般對待。

孝道的實行,在生的時候可以得到兒女的孝敬奉養,安心享有天年,去世以後會受到兒女們的恭敬祭拜。

有了這樣的風氣,必然造就了和諧和平的社會環境,因此災害不會生起,禍亂也不會興作。

達到這樣的環境效果,就可以明白歷代英明聖王會以孝道治理國家的原因。

《詩經‧大雅‧抑篇》就有強調:國家元首有崇高的道德行為,四方各國都會被感化而心悅誠服,大家就沒有不順從他的領導了。

說明:孝敬父母者,必定是有感恩的品格,這就是道德素質,這樣的人無論地位貴低,權力大小,待人接物的態度一定會彬彬有禮。沒有傲慢的驕橫,而是溫和可親,身為下屬、晚輩們一定會生起愛戴和擁護。上下不交爭,和諧和平,水火刀兵、災疫疾厄就不會降禍了。

子墨2022-12-1

孔子推崇周朝礼乐制度

孔子推崇周朝礼乐制度

为什么古代君子要奉《诗经》为必读经典之一?

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古人的“天人合一”之道了,也不知道修身的具体办法,即便提到“天人合一”理解也十分肤浅,更视《诗经》为小儿科。

其实《诗经》里面的学问很深,颂《诗经》可调理内脏,道家有“六字诀”养生功,其中“六字诀”可以调理内脏:

“嘘”字诀(调理肝胆疾病)
“呵”字诀(调理心和小肠)
“呼”字诀(调理脾胃疾病)
“呬”字诀(肺与大肠疾病)
“吹”字诀(肾与膀胱疾病)
“嘻”字诀(理三焦疾调病)

其实包括诗经在内的很多古代诗词和文章里的语气助词都有此功效,如:兮、之、乎、者、也、呜、乎、哀、哉。因此常颂读诗经、楚辞有益身心健康,间接调理内脏,达到修身之效。

诗经是可以唱的,是有音乐、有曲调的,可惜这些音乐曲调失传了,音乐能修身,能改变人的性格,能调理内脏,现在西方才知道音乐疗法,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人早知此道,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都是可以唱的,都是有音乐有曲调的。

習子 2022-09-08

簡述《孝經》(3)

簡述《孝經》(3)

我把古詩《詩‧小雅‧蓼莪》的內容,用白話文給大家唸一唸。

父母親不辭勞累,也怕辛苦,一心一意照顧和養育我。一直期望著我快高長大,期望著長大後是一個高大又有才幹,可以有大作為的人才。但是,我卻辜負了他們的心願,是長高長大了,卻是沒有成為一個有才幹的人;非常悲哀,白白讓父母受盡所有的勞苦!

父母親日日夜夜細心撫養,心中對我們存著美麗的憧憬,將來可以成龍成鳳、成才成器。可是長大後,我卻沒有完成父母的期許,反而是一個又平庸又世俗的人,沒有達到所期望的成就,讓他們心中有失落;哀傷父母一生勞累換來績病!

這樣的我,就好像一個要用來裝進玉瓊美酒的瓶子,如今卻是什麼都沒有,空空蕩蕩,令人感覺到萬二分的羞愧。如今,我成為沒有了父親,又沒有了母親的孤兒,只留下難過,心如死灰,身如枯槁!

沒有父親就是失去了依靠,沒有母親就是失去了疼愛。出門的時候,再也聽不到關懷的叮嚀;回家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報告傾訴,只剩下零仃和孤寂。

父親母親生下了我,母親日日夜夜沒有寸步離開地照顧我、疼愛珍惜撫摩我、細心溫馨滋養我、喂食呵護成長我、娓娓教導培育我、視線沒有離開地看顧我、不厭倦也反覆引導我、出外在家都是懷中抱我。如此的恩情恩德,好比高崇無邊的無極昊天,甚至更為崇高偉大,我如何去報答呢!

看到那高大雄偉、強壯無比的南山,還有涼風飄飄拂動著給它撫慰,人們還有父母的關心照顧,為何只有單獨我這麼早便失去這份的情愛呢?

看到那險峻高聳、連綿起伏的南山,還有弗弗的微風給它體貼溫馨,別人都還有父母的溫暖呵護,為何只有單獨我一個人這麼快便結束了!

無論在什麼年紀,雙親健在,心中會萬二分踏實,總是感覺到「家」的完整;「老家」是過年過節,兄弟姐妹的集合地,若是父母逝世,這個「老家」不再有凝聚作用了。

子俗 2022.8.14

簡述《孝經》(2)

簡述《孝經》(2)

中華民族以「#孝道」為文化支柱,歷史悠久。四千年前,中華民族在堯舜禪讓的時代,帝王把國家的治理權力的傳遞,接班人不是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挑選最有能力的人,其中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是做為選擇的條件之一。

再看看一般的人民百性,他們又是如何擁護著這份天賦血緣親情。孔子收集在《詩經》裏面,有一支非常古老,三千年前的「孝道」詩歌,詩名稱為《詩•小雅•蓼莪》,是上古時代許多孝敬父母的詩歌之一。我們仔細讀一讀,將會發現父母的愛、子女的孝,不因為時間的轉移,環境的變遷而有不同

《詩‧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這首古詩把父母的「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養育之恩,再加上九個「我」字,「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腹我」!字字哭訴聲聲淚!

如今父母逝世了,我欲報父母大恩,已經不可得。這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傷。

子俗202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