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開始辦“兒童讀經”

28年前開始辦“兒童讀經”
這是一段相當長的經歷,得到的經驗供大家參加。

一、課本選擇《三字經》,是因為《三字經》內容很全面性。一個孩子建立起“文化觀”,才能改變其素質。建立“文化”,是要有全面性的內容互輔互成的。

二、要講解,要講故事,而且要具備興趣盈然的技巧,從“教育寓於樂”中熏陶。
讀/背經的方法,對小小孩子可以行得通,他們背得流水般,可以滿足大人的要求。
但不久,孩子長大了,就會討厭這種學習行為。
背/讀並不能讓他們明白內涵,和烙刻文化的素養,反而換來“厭惡”。

我們得到孩子母親的回饋,孩子曾經讀經,背得滾瓜爛熟的,當長大,有八成以上有這種“厭惡”的感慨!

夫子書院定期主辦「青少年經典教育和田野活動」
請聯絡WhatsApp +6011-1636 6114
子墨 2023.2.28

《三字經》

《三字經》

《三字經》的內容很全面性。

一個人的民族情建設是要對自己的文化有全面性認識,才能扎實穩固根基。特別是從青少年時代便要加以薰陶。

講述《三字經》可以淺處開始,依兒童的吸收能力教導。換句話說對孩子、對學生,在不同年齡都可以把《三字經》講得精采。

對成年人可以深講,每一句的背後都是一套學問,可以終身學習不完。

讀《三字經》的人,會產生一種吸引力,會生起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心,也有一種想去研究四書五經的欲望,不滿足於表面文章。

中華民族百年來,都嘗試用別國的文化代替中華文化。

結果不但被對方所卑視,不成了裏外不是人,沒有道德的結局。

希望再努力一百年,可以恢復中華民族的中華文化,又再次中華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先天條件。

子墨 2022-08-27

《三字經》:小孩學習名物

《三字經》:小孩學習名物

孩子由幼小開始,便要不斷提供一般常識,見聞知識。

教導孩子身邊的物類,植物,花草樹木,包括糧食的穀類,再教動物…。

《三字經》很重視分類與群分的方法。

在無形之中引導了孩子的系統組織思維,講話與分析具備有邏輯性。
知識是孩子建設“獨立思考”的基礎。

我們時常勸人要有獨立考思。

講得很道貌岸然、理直氣壯,卻忽略了“肚子裝得是草包”還是“經典”!

肚子無材料,不管如何思考與獨立,恐怕只能在小家子中自以為是論是非,無論遇上什麼問題都要爭個面紅耳赤。

坐井觀天,無法與他談天空廣闊無邊;

夏蟲言冰,與夏天便死去的蟲,講冬季有結冰之事,恐怕也講不通。

子墨 2022-08-04

教導《三字經》和講故事

教導《三字經》和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要有一個原則,不要平輔直述。
只是講講字面意思,就失去教育的目的!

特別是講中華經典,要盡量表達它的內涵,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孩子思考的深度。
要有這樣的能力,其實也不難。

首先要明白時代性。
在二千年前射箭是找生活的技術,是戰爭的武器。
今天用發射火箭,可以攜帶原子彈,總不能去罵古人“笨”吧!

第二要問為什麼?當時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的表述?
在教育上,因材施教,以學生短板,而給於勸教。
譬如說,學生用詞不好,勸以優先學《詩》,學生舉止粗野,勸以學“禮”。

第三是了解其內涵,如上述,學《詩》真得背背幾首詩便了事嗎?這就達不到效果,因為學《詩》是要真正得到其提供的“學”效果。

家長老師若以這樣的方法來引導,就可以成就孩子了。
子墨2022.7.12

三字經29句提到「七情具」

三字經29句提到「七情具」
習慣稱「七情六慾」,人有七情六慾乃是天性。

在中華文化之中,並不以「禁」來對治,而是採取平衡性控制。
《中庸》一書就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節」才是修行。

佛教一般要求“禁”慾。“禁”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若老是做不到,就會放棄控制了!
就好像說“生氣”一事,因人而异,但會生氣的人好不好?從獨立思考上來說,這是正常現象。若因為生氣而傷身乃至傷害別人,那就不好了!

學習中和能力,後天的鍛煉工夫來平衡它,或說用智慧要對活它,個人修養處理!

就好像受到別人的謾罵,人都會反應。
若是反抗以“一要尊敬,一要有禮”這樣的回應,便非常有涵養了!

“禁”不是一件最好的事,如勸人不要執著,遇上執著想成佛,天天執著唸佛!
應該說壞的不要執著,好的要執著,執著的人才有拼出成績來!
還是要回到“中庸”上。

子墨2022.7.8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7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7
回顧二十年來的“兒童讀經班”是有些馬虎了,
簡單到只有教導禮貌,好像媽媽一樣,天天叫:沖凉、吃飯、做功課、睡覺,孩子可曾放在心上?

反而變成一種冰冷的語言,最後很多學子連禮貌也丟了!
或者把經典一本一本背完,結果孩子稍大,不僅放棄,也忘記了,

問題不是老師教學不努力,而是給孩子的材料不足以築成一道彩虹!

教育不可以簡單化,特別是兒童教育,要有多方面的吸收,面點刻印,相輔相承,達到築基作用。

所以我們恢復學習《三字經》,道理在這兒。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10.9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6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26
(97-118句)勉勵向學:
五千年來的聖賢,他們不是天生便是人傑才俊,而是經過刻苦學習而成就的。

講解他們苦學奮鬥,鼓勵孩子努力向學,德行實踐。

中華民族以「學」作為人類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

經典所寫的是智慧,而不只是知識 ,不是傳授技能。
知識會很快陳舊,不斷被新的所淘汰,

智慧却能讓人勝任,任何決策和工作處理,
是古人留給我們真正的讀經教育。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10.7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5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25
(63-96句)朝代歷史:
讀歷史是最好的“溫故知新” 教育,更是有繼往開來的作用。
中國五千年歷二十六史,

中華民族的一統歷史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興朝滅必有因,以史為鑑是我們的功課,是後人不可不知的學問。

講歷史是孩子最喜歡的課題,講解興衰的過程,是在最有趣的故事中增長學問。

中華源遠流長歷史,世界唯一延續不斷的文化國家,可以促進民族自信與雄心。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10.5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4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24
(41-62句)經典教育:
古人觀天文察地理得到的知識,用來解決人的生活問題,累積而成的書籍稱為“經典”,是人類的智慧。

學習“經典”等於吸收幾千年的學問,中華子孫就世世代代學習和傳授的永恆教育。

華夏經典文化,非常豐富,不只是四書五經。
有“經史子集”四大部類。

經:經書,指儒家經典著作;
史:史書,即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即詩辭彙編。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9.25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3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3
(35-40句)人倫儀禮:
了解嫡親長幼之序,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是人類不能離開的關係。

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際是依靠禮儀維持,人與人有和諧,是家庭安寧社會祥和的關鍵。

《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禮之用,和為貴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9.19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2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2
(11-34句)名物知識:
學習品物知識,天文地理⋯⋯,從環境之中認識文化的基礎。

幾代人不讀華夏經典,連普通用詞也不會。
不掌握基本的「ABC」,就進不了門坎!

名物知識與文化息息相關,互輔共存。
是建立人與人,與環境的平衡。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9.13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 21

為什麼要讀《三字經》說明21
(1-10句)強化性善:
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後天要好好學習才能夠“遏惡揚善 ”,

壞的思想念頭言行舉止是要克制,才能夠一天一天減少;
善良美好的要不斷學習發揚,才能增長;

一抑一揚,是要後天教導,以古人聖賢為模範,先從孝悌開始

後天的「學」,性善者可以更善,性惡者可以變善。
孔研會每星期二晚上陪伴你讀經,請報名上課。
子墨 20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