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 – 楊錦富

看了-非關月色寒的劍氣 ,看了-不是花爭豔的書香,也看了-相互映對的道德鏡象。使我想到在忠孝的題面上,自有一股強烈的力量在撐持著,那就是所謂的氣節。

   氣節一詞,其實可以分開來講。以氣說,前人論述的很多,比如張載,王廷相,呂坤和王夫之,都喜歡講氣,認為氣可以促動萬物的生成,所以在氣的展衍上,常把氣與理照應在一起,而作為思想的主體。

    這幾位中,張載是氣的主要論述者。他的-正蒙-一書,對氣有深刻的理解與發揮。如-太和篇-就講: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塗,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氣之為物,散入無形,適得吾體,聚為有象,不失吾常。

    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為萬萬,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這裡可討論的有幾點,

1氣是理,祂順而不妄,不妄,在不亂,不亂即貞定。

2氣聚為萬物,萬物散為太虛。意謂萬物皆有氣,氣雖有強弱,終仍回歸到太虛的理境中。

    說明宇宙的本體始終存在,人只要順本體的理以行,氣就能運轉自如,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妄。而氣本身,在聚也在散,能聚也能散,聚亦散,散亦聚,說明生命的意義是承接的循環的,不是片段的,斷滅的。

    因此,有其氣的人,就有其理,有其理,其氣貫串全身,縱雖千萬人,亦昂然無懼而邁向前去。再以節說,明朝劉基有一篇-尚節亭記-,就記著-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也。

    至於涉寒暑,蒙霜露,一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而不可奪之君子。

   信乎有諸中,形於外,為能踐其形也。-說竹的委婉,看似柔順 其實不畏風雨,也不懼邪惡勢力,這是因為它有節操,既使遭遇霜露風雨的侵犯,葉仍蒼蒼,色仍不變,此即喻示君子不損大節的顯著操守。

    以是竹象徵有德的君子,君子的表現,在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在坦誠,形諸外延,必然坦蕩磊落,用光風霽月,貞正堅固,可以形容。這樣的人,在時局變易中,總是篤守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緊緊地允執至中之道,即或局勢如何飄搖撼動 對其人言,但恰若微風輕拂而已。是而氣節合言高明人格可知,若此高明人格,如介子,如岳武穆,亦皆為後世樹立典範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