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安心立命的工作。教學之外,學術的研究,則是精益求精的工夫,最後的祈嚮,則在寖入澄澈高朗的理境。
然而學術的研究,基本上是寂寞的,因為學的領域有它的宏觀性,也有它的細微性,要宏觀與細微兼而有之,可謂談何容易!所以要尋得既宏且微之友,又能相互切磋者,有時亦不易尋得,尤其更深邃密緻之學,知者無幾,同道者亦少,則其人心境的單薄可知。
然心境的薄厚亦無損於其人的「獨立思考」,談及「獨立思考」,應是其人宏觀、微觀的推廣與潛研,所以真正用心,未來仍能於內外之間,找到一條恢宏且充實的進路。梁啟超說為學要有所謂「海天寥闊立多時」的大抱負,這種大抱負,亦即俯仰天地,而能立天下的廣居,行天下的正路,在順流之中,自然冥會空谷幽蘭的芬芳之謂;而獨立思考者,便在把這芬芳之味化為實體,由平易的我,變而為哲思理境的我,由物中透得生命的跡象,由人中悟得不息的機趣,使物、人之間,物、我之處,人、我之途,都能吻合為一,這便是所謂的高明。
萬水千山是思考之物,一花一木也是思考之物,如何由博而約,由宏而微,皆在乎其人的涵養思維,使之達然暢寄,便是所謂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