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十三至第十六: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

子路 第十三

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 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9.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1.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13.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15.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 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 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1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1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9.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 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1.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7.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30.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憲問 第十四

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3.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 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7.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8.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9.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10.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11.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12.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13.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14.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15.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6.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7.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8.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19.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20.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21.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2.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子後,不敢不告也!」

23.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4.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25.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26.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27.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9.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31.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3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3.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34.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35.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36.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38.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39.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40. 子曰:「作者七人矣!」

41.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42.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43.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已以聽於冢宰三年。」

44.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45.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46.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47.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衛靈公 第十五

1.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3.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6.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8.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0.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12.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0.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5.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6.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

27.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8.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0.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2.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 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 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5.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36.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37.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39. 子曰:「有教無類。」

40.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41. 子曰:「辭,達而已矣!」

42.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季氏 第十六

1.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 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 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2.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6.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1.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而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12.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13.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 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 子也。」

14. 邦君子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