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新年的意義十九
大年十五元宵節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燈節。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元宵節的節期,花燈展是主題,漢代一天,唐代為三天,宋代長達五天,明代自初八點燈一直到十七夜才落燈。活動發展: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百戲……內容;
猜燈謎:元宵節特色活動。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文娛活動。
元宵節,上元節
上元,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穿著節日盛裝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登城,能祛病延年。
農曆正月大年初十五(西曆2023.2.5)
子墨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