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華,五千年,延續今,存主綫。
論思想,有百家,論影響,孔子大。
孔誕時,不太平,岸爲谷,谷爲陵。
人相欺,君相擒,臣爭霸,國相侵。
禮既崩,樂亦壞,天下亂,聖人來。
西元前,五五一,魯曲阜,誕仲尼。
幼喪父,苦淒涼,母顔氏,獨撫養。
年十五,志於學,習祭祀,初醒覺。
過五載,爲小吏,縱輕賤,能事鄙。
而立年,辦私校,弟子眾,名聲噪。
又五歲,避魯亂,走齊國,談政見。
歸返國,修詩書。拒僭權,卻陽虎。
年半百,知天命。任都宰,有令名。
小司空,大司寇,政績顯,仕漸優。
陪定公,赴夾谷,守大節,不可辱。
仁不憂,勇不懼,保國君,收失地。
司寇強,削三桓,半途廢,無功還。
五十五,受冷落,齊離間,去魯國。
先適衛,後往陳,處兩地,共七年。
吳兵入,避戰亂,過陳蔡,被圍困。
缺人煙,少村莊,七日整,無食糧。
爲君子,道非遠,寧固窮,勿斯濫。
歸故土,六十八,徒有心,報國家。
退而次,修文典,興教化,廣育賢。
魯哀公,十四年,西獲麟,子悲憐。
又兩載,四七九,西元前,震神州。
梁木壞,泰山頹,夫子逝,哲人萎。
孔夫子,教育家,思想豐,貢獻大。
春秋時,學在府,平民作,無書讀。
辦私校,招生徒,教無類,開門戶。
門徒多,三千名,七十二,是賢人。
人之生,學爲先。性相近,習相遠。
知爲知,是真知。不知者,即不知。
思無益,不如學。學不及,逝難覺(注1)。
學不厭,讀不倦。不好學,愚且笨。
十室邑,有忠信,論好學,無二人。
信好古,敏求之。三人行,有吾師。
進太廟,每事問。至邦國,聞其政。
見賢人,退思齊。日三省,先律己。
學時習,何悅然。敏於事,慎於言。
溫故去,得新知。史鑒往,可爲師。
不憤時,不開導。不悱時,不揭曉。
舉一者,反三隅,識類推,可教育。
循循然,善誘人。教詩禮,博以文。
詩可興,可以觀,既可群,又可怨。
監二代,郁周禮。不學禮,無以立。
詩與禮,多寶藏。吾文明,源流長。
孔夫子,道德家。德如山,道無涯。
昔商人,重鬼神。到周代,籲保民。
孔道出,天放明,道之行,根在仁。
孝悌者,仁之本。慎其終,追其遠。
入則孝,出則悌。致父母,能竭力。
生至死,事之禮。待父母,憂其疾。
奉父母,敬不易。僅能養,畜無異。
愛父母,及他人。仁何物?愛最真。
己不欲,勿施人。他人物,不可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先行難,後獲益。先爲人,後爲己。
忠恕道,世真理。寬相濟,惠相益。
促互動,求互利。致雙贏,是真締。
內施仁,外約禮。和爲貴,爲終的。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不怨天,不尤人,君子行,義與比。
富與貴,人所欲。非道得,應予拒。
富可求,去執鞭。不可求,從長計。
不行義,而富貴,對於我,浮雲際。
君子者,安於窮。小人者,似濫泥。
貧樂道,富好禮。帥可奪,志難移。
士不可,不弘毅。勁松柏,歲寒知。
謂君子,稱小人,品行處,見高低。
君子者,坦蕩蕩。小人者,常戚戚。
謂君子,泰不驕。稱小人,驕自棄。
小人者,求諸人。君子者,求諸己。
謂君子,少戒色,壯老年,戒鬥、利。
君子者,兼義勇。小人者,勇無義。
君子者,信成之。人無信,何以立。
過不改,是爲過。省不疚,不憂懼。
德報德,直報怨。德不孤,必有鄰。
苟求生,勿害仁;爲成仁,可殺身。
吾欲仁,斯仁至。朝夕間,道可行(注2)。
孔夫子,政治家。居北辰,德天下。
問政事,先正名;名不正,言不順。
言不順,事不成;事不成,禮不興。
禮不興,罰不中;罰不中,民難行。
曰父子,曰君臣。人有序,天有星。
君使臣,行之禮;臣事君,必以忠。
道事君,否則止。勿欺也,可犯之。
何爲政? 見行止。子率正,孰不齊?
苟正身,可從政。身不正,無利器。
其身正,不令行。民服否,心秤計。
枉屈直,難管治。直置枉,民服氣。
導以德,齊以禮。重改過,嚴修己。
君子德,如風疾。治民人,無殺戾。
興於仁,萬事基。可爲政,友孝悌。
居上寬,愛民人,節而用,興以時。
行也恭,爲禮敬,臨喪哀,使民義。
始富民,後教育。勤不倦,先盡力。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邦,行不懼。
家國者,治理難。孔夫子,有高見:
不患貧,患不均; 不患寡,患不安。
孔夫子,哲學家。俯仰處,開奇葩。
春秋際,有天命。不知命,無以行。
惟君子,畏天命。若小人,看不明。
天何言?四時行,百物生,若無情。
子不語,怪亂神。雖敬之,不遠迎。
未事人,焉事鬼?未知生,焉跨境?(注3)
加數年,老學易。曉通變,無失禮。
憤忘食,樂忘憂,從所欲,不逾矩。
中庸德,至完美。日久長,人需亟。
如過份,猶不及。叩兩端,得大體。
惠不費,勞不怨,欲不貪,均爲例。
泰不驕,威不猛,捨兩端,更協意。
質勝文,文勝質,兩相欺,皆偏離。
文質均,兩對應。君子行,彬彬禮。
同不和,眾口一。和不同,合常理。
道不同,不爲謀。中庸道,需永記。
孔夫子,爲中華,倡仁禮,建文化。
千秋業,歷磨難,貢獻巨,顯奇葩。
濟普世,傳萬家。全世界,敬仰他。
望明天,燦如霞。子孫繼,傳無涯。
(版權所有2016/鄧思平撰,1440字)
(注1)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注2)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注3)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作者簡介
鄧思平,澳門出生,哲學博士,澳門人文科學學會名譽會長(前會長),國際儒聯理事,國際易聯理事,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澳門研究室主任,美國國際中國哲學會會員,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等,曾編著《孔子語錄》,撰寫多種儒家專著,主持十届《我讀孔子》徵文比賽。
專家評價
● 中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許嘉璐教授說,此文是為國家做了件大事。。
●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這是一篇很好的作品。
● 浙江社科院哲學所所長吳光教授:本文很有创意,有思想也有文采。
● 臺灣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福濱教授:《孔子三字經》內容恰如其分表述了孔子的一生及他的思想種種,真是用心!
● 臺灣大學哲學系杜保瑞教授:同學們通過朗讀本文,可以得到很快樂的學習結果 。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朱祖凱教授:這是一篇非常值得欽佩的作品。
● 澳門大學前文學院長程祥徽教授說,巜孔子三字經》是哲學與文學的有機完美的結合,是以最精練語言表達最深刻涵意的傑作。
● 首都師大著名學者書法家朱正倫說,《孔子三字经》抄了一遍,仔细学习,大有收获,以一千四百余字,提练二万余字之精华,太难了,功不可沒。● 澳門人文科學學會認為,《孔孑三字經》是一部意簡言賅的宏揚孔子生平和思想的創意作品,值得向海內外一切對孔子儒家思想感興趣的人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