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七十二贤

一、子骞、颜回、子羽、冉耕、冉雍、子有、子路

 
1. 闵子骞(前536——前487) 闵氏,名损,字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少孔子十五岁。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

出身贫寒,后拜师孔子。中年时期父亲亡故,在三年守孝期内,适逢鲁国有战事,他不避时贤之议,遂受召服役,役罢,归而致事。季氏使之为费(今山东费县西北)宰,辞不受命,故终生未仕,直到五十岁时死去。

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 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闵墓松风”素为宿州八景之一。闵祠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祠外有两座碑亭,祠东公路旁还有牌坊一座,上书“先贤闵子故里”。

2.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3. 子羽。澹台灭明(前502——?)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第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  
子羽相貌丑醜,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4. 冉耕 (前544——?) 冉氏,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九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七岁。出身贫寒,与冉雍同宗。孔子为鲁司寇,行摄相事,曾使伯牛为中都(今山东汶上西)宰。孔子周游列国,他始终相随。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不久,他得了“恶疾”,从此一病不起,先孔子而死。冉耕以德行著名。

5. 冉雍(前522——?) 鲁国人,冉氏,名雍,字仲弓,冉耕之宗族。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雍出身寒微。其父不肖。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族的总管,并曾向孔子问过政。


6.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字子有,通称冉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冉求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7.子路  (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以政事见称。生于鲁襄公三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九岁。少孔子九岁。出身寒微原为鄙野粗人,性鄙,好勇力,性伉直,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子路于是儒服委质。

   子路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了解其为人,容而爱之。孔子給他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

   先是随孔子在鲁国做官,为鲁国执政者季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西北)宰;后又随孔子去鲁至卫,为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今河南长垣)令。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结束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返鲁,子路亦随之回到鲁国。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时年六十三岁。

二、子我 、子贡、子游、子夏、曾子

8. 宰予(前522——前458)宰予 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我,通称宰我。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于周定王十一年,少孔子二十九岁。因为曾在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 孔不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他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曾多次派他出使齐、楚等国。

   宰予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9. 子贡(前520——?)

端木赐商  端木氏,名赐, 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二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三十一岁。出身寒微。青年时期即从事商业活动。孔子周游列国至卫,子贡拜孔子为师,后仕于卫,经商曹、鲁之间,家累千金。

子贡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了大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众弟子皆为之服丧三年,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归。后去他国游历,终于齐(今山东临淄)。


10. 子游  (前506~前443)

   言偃是春秋时代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 字子游,又称叔氏。吴国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四十五岁”,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11. 子夏(前507——?)

卜氏,名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未详。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魏文候于公元前424年即位,则子夏卒年必于公元前424年之后,合享年九十多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12 曾参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曾参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曾参的先祖是夏帝杼仲子曲烈,西周初受封于曾。公元前567年曾国被莒国所灭,当时的曾世子巫率众西逃 鲁国,定居武城。为纪念故国,他们把曾字右边的“邑”字去掉,改 成“曾”字作为家族的姓氏。曾参是巫的曾孙,此时曾氏家族已经败 落。
   

 %曾参少年时打柴种地,“衣弊衣以耕”,16岁开始拜孔子为师, 因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成绩突出,很快受到孔子重视。孔子认为曾参 忠厚老实,能忠实地继承自己的思想,便将“中庸”和“为孝”的道理传授给他。

%曾参小孔子46岁,他跟孔子学习时孔子的思想学说已日趋成熟。孔子死后,曾参根据老师生前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编著《大学》、《孝经》两本书,被封建社会统治者列为儒家经典。曾参仕于莒,“得粟三秉”,做过小官,后“南游于楚,得官尊焉”。

% 以后齐国想迎以为相,楚国想迎以为令尹,晋国想迎以为上卿,他一 概不就,专心致力于儒家学说和天文历数等研究,并收徒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

%曾参的弟子有七十多个,吴起就是其中的一人。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传授给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形成儒家重要的 “曾子子思孟子学派”,后世尊曾参为宗圣,与孔子(至圣)、孟子(亚 圣)、颜子(复圣)合称四圣。
    %曾参提倡临大节而不动摇的坚贞气节和坚定勇敢的精神,他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士不可以不弘毅, 夫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鲁国国君听说曾参衣着破旧生活困难,曾两次派使者表示要赐给他一个城作采邑,他都没有接受。使者对他说,这不是您自己向国君要的, 是国君主动赠送的,您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参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生怕得罪馈赠者,送给人家东西的人,就容易对受赠者显露骄色。 就是馈赠者不显露骄色,我接馈赠后也不能不惧怕人家。
  %公元72年(汉永平十五年),始于曲阜孔庙从祀孔子。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国宗圣公”。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1624年(明天启四年),费县将关阳镇子游祠改为“二贤祠”,以祀曾子、言子(子游)。

三、有若、宓子贱、原宪、公冶长、公晳哀、南宫适、曾点、颜无繇、商瞿、漆雕开、公伯寮

13. 有若(前515—?) 字子有, 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在孔子弟子中,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可见其地位不同一般。

14.宓子贱(前521——?) 宓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少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15.  原宪(前525——?)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16.公冶长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17. 公晳哀

公皙氏,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游侠列传》说他是“闾巷人也,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据此推测,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家境不富裕。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18.南宫适

南宫氏,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又称南宫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19. 曾点    曾 点 字子皙,亦称曾皙、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 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 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20. 颜无繇(前545—?)

颜无繇(颜路)名无繇(由),字路(《家语》作季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据此推算,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21. 商瞿(前522—?)

商瞿,商氏,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 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22. 漆雕开(前540—?)

雕开漆雕氏,名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人。字子开(《家语》作子若)。《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云:“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则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何年,史料无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23. 公伯寮

公伯寮 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四、司马耕、樊须、高柴、巫马施、梁鳣、颜幸、曹血阝、冉孺、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漆雕哆、壤驷赤、秦祖、商泽、石作蜀


24. 司马耕(?—前481年)

司马耕,司马氏,名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春秋末年宋国人。生年史料无征。《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司马耕是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25. 樊须(约前505—?)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26. 高柴(约前521—?)

高柴高氏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春秋末年卫国人(一云齐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三十岁” (《家语》作四十岁)。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何时未见文献记载。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27巫马施(前521—?)

巫马施,巫马氏,名施,字子期(《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春秋时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28梁鳣(前512—?)

姓梁名鳣,字叔鱼。春秋末年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29颜幸(前503—?)

 颜幸春秋末年鲁国人。姓颜名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年,卒年不详。


30. 曹血阝(前501—?)

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血阝,字子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卒年不详。


31. 冉孺(前501—?)

冉孺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卒年不详。

32. 伯虔(前501—?)

伯虔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  

33. 公孙龙(前498—?)公孙龙春秋末年楚国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卒年不详。


34. 冉季

冉季 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35. 公祖句兹

公祖句兹 春秋末国鲁国人。(《家语》作公祖兹)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生卒年不详。


36. 漆雕哆

漆雕哆 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家语》

37. 壤驷赤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壤驷,名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38. 秦祖

秦祖 孔子弟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39. 商泽

商泽 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字子秀  


40. 石作蜀

石作蜀 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石作,名蜀,字子明。(《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五、任不齐、公良孺、后处、漆雕徒父、奚容蒧、公肩定、颜祖、句进疆、颜之仆、秦商、申党、叔仲会、施之常、公西赤、县成、左人郢、燕伋、秦非、颜哙、步叔乘、乐咳、廉洁、狄黑、孔忠、公西点、荣祈、颛孙师、邦巽、原亢藉、秦冉、、

41. 任不齐

任不齐 春秋末年楚国人。姓任,名不齐。字子选(《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 

42. 公良孺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43. 后处

后处 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44. 漆雕徒父

漆雕徒父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  


45. 奚容蒧

奚容箴 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

47. 公肩定

公肩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姓公名肩定(亦说复姓公肩名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48. 颜祖

颜祖颜氏名祖名襄。字襄。(《家语》无此人)。 

49. 句进疆

句井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字子疆。

50.颜之仆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子叔。

51. 秦商(前547—?)

秦商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52. 申党

申党 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名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53. 叔仲会(前501—?)

叔仲会春秋末年人。一说晋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郑玄语),一说鲁国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叔仲氏,名会,字子期。小孔子五十岁。

  
54. 施之常

施之常 春秋末年人。施氏,名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55. 公西赤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56. 郑国

郑国春秋末年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郑国,字子徒”,《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无郑国,而有“薛邦,字子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以为“史记》作‘国’而《家语》称‘邦’者,盖(太史公)避汉祖讳而改。‘郑’与‘薛’,字误也”,故郑国与薛邦实为一人。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57. 县成

县成春秋末年鲁国人。县氏,名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58. 左人郢

左人郢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人氏,名郢,字行。(《家语》无之)。


59. 燕伋

燕伋春秋末年人。姓燕,字思,字子思。

60. 秦非

秦非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非,字子之。

61. 颜哙

颜哙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哙,字子声。

62. 步叔乘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63. 乐咳

乐咳春秋末年鲁国人。乐氏,字子声。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64. 廉洁

廉洁春秋末年卫国人。姓廉,字庸,字子庸。 


65. 狄黑

狄黑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狄,名黑,字皙。

66. 孔忠

孔忠春秋末年鲁国人。孔氏,名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67. 公西点

公西点春秋末年鲁国人。公西氏,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68. 荣祈

荣祈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卫人)。姓荣,字子祈。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69. 颛孙师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

70. 邦巽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71. 原亢藉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72秦冉

秦冉 字开。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 

(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

~林放 春秋末年鲁国人。

~公夏首 字子乘。 

~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蘧瑗

~顏高

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

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琴牢 春秋末年卫国人。琴氏,名牢,字子开,一字张。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陈亢 (前511—?) 春秋末年陈国人。姓陈,名亢,字子亢,一字子禽。  
~悬亶 字子象。  

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名单

1、颜回(子渊)

2、闵损(子骞)

3、颜幸(子柳)

4、冉耕(伯牛)

5、冉雍(仲弓)

6、曹血阝(子循)

7、冉求(子有)

8、颜文(子骄)

9、狄黑(哲)

10、颜哙(子声)

11、冉孺(子鲁)

12、后处(子里)

13、琴牢(子开)

14、孔忠(子蔑)

15、伯虔(子析)

16、秦商(子丕)

17、遽瑗(伯玉)

18、林放(子立)

19、县成(子祺)

20、申枨(子续)

21、仲由(子路)

22、宰予(子我)

23、冉季(子产)

24、言偃(子游)

25、卜商(子夏)

26、曾参(子舆)

27、燕汲(思)

28、原宪(子思)

29、商泽(子秀)

30、曾点(晢)

31、秦冉(开)

32、陈亢(子亢)

33、申党(周)

34、商瞿(子木)

35、高柴(子羔)

36、荣旗(子祈)

37、樊须(子迟)

38、秦非(子之)

39、有若(子有)

10、梁鳣(权鱼)

41、廉絜(庸)

42、邦巽(子敛)

43、秦祖(子南)

44、郑国(子徒)

45、乐亥欠(子声)

46、巫马施(子旗)

47、公西赤(子华)

48、步叔乘(子车)

49、漆雕开(子开)

50、公伯缭(子周)

51、石人郢(行)

52、司马耕(子牛)

53、叔仲会(子期)

54、颜无繇(路)

55、公哲哀(季次)

56、任不齐(送)

57、南宫括(子容)

58、公治长(子长)

59、宓不齐(子贱)

60、漆雕哆(子敛)

61、颛孙师(子张)

62、施之常(子恒)

63、颜之仆(叔)

64、奚容点(子晢)

65、壤驷赤(子徒)

66、端木赐(子贡)

67、公孙龙(子石)

68、公祖句兹(子之)

69、公西点(子上)

70、石作蜀(子明)

71、澹台灭明(子羽)

72、漆雕徒文(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