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一遍–里仁篇第四

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出版,林緯毅博士编,2009年4月

里仁篇第四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居住。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是美好的。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语译】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是美好的。不选择与仁者居住,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利仁,有利于仁。 

【语译】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能安居于仁之中,智者有利于仁的推行。”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 
(2)恶:音wù,憎恶、讨厌。 

【语译】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喜爱人和憎恶人。” 

【原文】 
4·4 子曰:“苟(1)志于仁矣,无恶(2)也。” 

【注释】 
(1)苟:如果。 
(2)恶:作恶,做坏事。 

【语译】 
孔子说:“如果有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1)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2)违仁,造次(3)必于是(4),颠沛(5)必于是。” 

【注释】 
(1)恶:音乌wu,怎样、如何。 
(2)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匆促、急迫。
(4)是:指仁。
(5)颠沛:穷困

【语译】 
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就不会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如何能成就名声?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仁,在急迫的时候必定如此,在穷困的时候,必定如此。”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1)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2)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1)尚:上,超过。 
(2)盖:大概。 
 
【语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的人,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的人,他所行的仁,是不让不仁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能把自己一天的力量用在仁吗?我还没有看见有力量不够的。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观过,斯(2)知仁矣。” 

【注释】 
(1)党:类,同类人。 
(2)斯:就。 

【语译】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一类人有关联。所以,考察所犯的错误,这就知道他有没有仁了。”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语译】 
孔子说:“早晨听到了道,当天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语译】 
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自己衣食不好为耻辱,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之与比(3)。” 

【注释】 
(1)适:可。
(2)莫:不可。 
(3)比:从。 

【语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没有规定可以怎么做,没有规定不可以怎么做,只是依照义去做。”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怀念、注重、关心。 
(2)土:乡土。 
(3)刑:刑法。 

【语译】 
孔子说:“君子注重道德,小人注重乡土;君子注重刑法,小人注重恩惠。” 
 
【原文】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注释】 
(1)放:音fǎng,同仿,效仿,依据。 
(2)怨:别人的怨恨。 

【语译】 
孔子说:“什么都依据利益而行事,就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原文】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 
(1)何有:全句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的原则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治理国家,礼用来做什么呢?”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释】 
(1)立:如何立足于职位,即胜任职位。 

【语译】 
孔子说:“不担忧没有官位,担忧自己如何胜任职位。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值得知道的人。” 

【原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 
(1)参:曾子的名。
(2)唯:应答的话,相当于“是的”。
(3)夫子:孔子学生对老师的尊称。 

【语译】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语译】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语译】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到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从内心自我反省。”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注释】 
(1)几:音jī,轻微、婉转。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事奉父母,要委婉地劝谏。见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恭敬、不违抗,忧愁而不怨恨。”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注释】 
(1)游:出外游学、游官等。 
(2)方:一定的地方、方向。 

【语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注释】 
(1)本章内容重复见于《学而篇》1·11章。

【语译】 
孔子说:父死三年,子女不改变父亲在世时所遵循的善道,可以说是尽孝了。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1),一则以惧(2)。” 

【注释】 
(1)喜: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
(2)惧:为他们年纪大而担忧、恐惧。

【语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担忧。”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1)躬之不逮(2)也。” 
(1)耻:以为可耻。
(2)逮:及,达到。

【语译】 
孔子说:“古时候人不把话说出口,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 
(2)鲜:少。 

【语译】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是少有的。”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释】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谨慎。 
(2)敏:敏捷、快速。 

【语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语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与他相处。”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2)斯:就,就会。 

【语译】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关系就会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