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出版,林緯毅博士编,2009年4月
学而篇第一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的“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指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含有实习、温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同学的叫朋,泛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悦有所区别。悦是内心的喜悦,乐则表现在外。
(7)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抱怨。
(9)君子: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语译】
孔子说:“学了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2)孝弟:孝,子女孝敬父母。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尊重、敬爱兄长。
(3)犯上:犯,冒犯、违反。上,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5)未之有也:是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即没有这种情况。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治国做人的道理。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道德的总称。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语译】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而喜好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的道德建立起来,其它道德行为也就相应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讲别人爱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
(2)鲜:少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讲别人爱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的。”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反省。三省:多次反省。也有认为是从三方面反省。
(3)忠:尽心尽力。
(4)信:诚信。
(5)传不习: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指温习、实习、演习。
【语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老师所传授的是不是实践了?”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着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3)敬事:工作态度谨慎、严肃。
(4)爱人:指爱护官吏。
(5)使民以时:使民,是征用人民的劳力,役使人民。时指是节令、时节。古代人民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征用人民的劳力要依照一定的时节,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和收获。
【语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并且讲求信用,节约财务而又爱护官吏,征用人民的劳力时要依照一定的时节,不要有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年轻人。
(2)入: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和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说话谨慎,不多说话。
(5)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
(7)行有余力:指做了以上所说的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语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重视、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是名词,即有贤德的人。贤贤即是尊重贤者。
(3)易:轻视的意思。易色尊重贤德而轻视外貌。
(4)致其身:奉献生命。
【语译】
子夏说:“重视贤德而轻视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又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谦虚说没有学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重:庄重。威:威严。
(3)学则不固: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是说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不如自己,和自己不同道的人。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语译】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了就不会固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终,指父母的丧礼。谨慎地处理父母的丧礼。
(2)追远:远指祖先的祭礼。恭敬地祭祀祖先。
【语译】
曾子说:“谨慎地处理父母的丧礼,恭敬地祭祀祖先,人民的德性就会趋向于忠厚。”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称为夫子。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论语》书中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当时的诸侯国家。
(5)抑:还是。
(6)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语译】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一定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自己求得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得到。老师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
(2)行:音xìng,行为。
(3)三年:指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善道。泛指父亲在世时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语译】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长期不改变对他父亲所奉行的善道,就可以称得上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5),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6)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礼节、仪式。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指礼,也指和。
(5)由之:之指和谐。由之,迁就、顺从和谐。
(6)节:调节。
【语译】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迁就和谐,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为了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
(4)远:音yuàn,动词,远离的意思,也可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
(6)宗:主、可靠。
【语译】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承诺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是可亲的人,才是可靠的。”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语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以匡正自己,这就可说是好学的人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巴结、奉承、谄媚。
(2)何如:怎么样。
(3)贫而乐:虽然贫穷但却乐于自己道德的完善。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诗经》的话。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角、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以成为器物。切是用刀将骨、角切成各种形状。磋是把象牙加工成器物。琢是雕刻玉器。磨是将石头加工打磨。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呼他们的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语译】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仍然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子贡说:“《诗》 上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经过切、磋、琢、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
(3)不己知:即是“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语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